出道仙网
出道仙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立堂口 > 正文

立堂口的人太多(立堂口对自己的坏处)

作者:service发布时间:2024-04-26分类:立堂口浏览:9814


导读:    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四川一带“黑社会团体”哥老会(他们自称袍哥)。与青帮、洪门同为当时的三大亦官亦商亦民的半合法和全公开的民间帮会组织。  沧海桑田,时过境迁,袍哥组织早已不...

  

  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四川一带“黑社会团体”哥老会(他们自称袍哥)。与青帮、洪门同为当时的三大亦官亦商亦民的半合法和全公开的民间帮会组织。

  沧海桑田,时过境迁,袍哥组织早已不复存在,但作为豪爽耿直,侠肝义胆的文化符号已深深地烙在了巴渝儿女的身上,至今仍然流行着的“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的俗语就足以见证。

  

  

立堂口的人太多(立堂口对自己的坏处)

据史料记载和口说相传,位于重庆市南川区乾丰乡新元村黄淦河边,名曰——“德星垣”的堂口是西南乃至全国目前发现最大、最奢华气派的袍哥堂口。1911年前后,德星垣庄园主是方圆几百里势力最强的袍哥大爷,这里曾住有佃户、家丁、护卫约1000人,枪弹十足,鼎盛40载,令黑白两道都敬畏。以心狠手辣闻名川渝的成都袍哥冷开泰,对他都敬重三分。

  

  暴富知事为避乱回乡建庄园

据《南川县志》记载,刘瑞廷又名刘德星,生年不详,卒于民国33年4月(1944年)。清光绪年间曾任云南省巧家厅知事(相当于财政厅长),在位10余年。1870年后期,因社会极不稳定。刘瑞廷为躲避乱世,于1876年卷款回乡。因山区天然的屏障和当时南川、涪陵都没有在此地设立乡镇的“无主之地”优势,又看中此地乃“螃蟹夹泥鳅”的风水宝地,刘瑞廷便购买了周边20华里土地,当起不干违法勾当的清水袍哥大爷,也被人称为“金(财)带皮(面子)”袍哥。德星垣自然而然成为了袍哥堂口。与当时很多以茶馆、联络点为堂口的袍哥组织相比,以如此规模庄园为堂口的德星垣自是高端大气上档次了。

庄园主刘瑞廷墓碑

德星垣为砖木结构,复合四合院布局,坐南向北,总面积96米*81米=7776平方米,建筑面积64米*49米=3136平方米。该垣以天井为主要建筑元素,层递而上,凡三重,每重横列3个大天井和1个小天井,共12个天井、9个四合院、48条屋脊组成。《乾丰乡志》记载,刘瑞廷因听信“宅院只有不断修建,才能为子孙造福”的言论,把修造一直搞了约20年,从光绪十九年开工,直到民国十四年才竣工,形成了后来的规模和气派。

资料照片:德星垣原貌

  

  破败遗址依稀诉说当年辉煌

从南川城出发,沿南川至乾丰乡走60公里,转向新元村道走15分钟车程,再沿着黄淦河边的三百长梯拾阶而上,一座古老的庄园建筑群、西南地区发现的最大的袍哥组织堂口——德星垣就映入了您的眼帘。

据当地人介绍,庄园原有两个朝门,一个大门。如今朝门已因火灾而损毁,仅留下几根发黑的横梁,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大门约有6米左右宽。入门后是个长约二十米的下厅,进入中堂,最后再进入大堂,大堂梁柱,隐约还有“仁义”等字可辨,褪色的富贵牡丹花纹诉说着主人当年的意气风发。

德星垣原四周有石围墙,庄园内部风火墙和青瓦屋脊纵横交错,好似城堡,装饰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墙内有东西南北四座碉楼,碉楼有重兵把守,居高临下,可看尽庄园每一个角落。院与院间以拱门相连,以刻有“德星垣”字样的青砖墙相隔,院墙高约四米,墙顶搬螯坐脊,龙腾鸟飞,据说墙面还曾雕刻有龙、鸟等动物造型的壁画,可惜因时间久远大多湮灭,不过在住户黄丽行家还保留着一些雕刻品。其中最精美的是在屋门口两侧的斜撑,主体是缭绕的祥云,雕刻有谦逊的少年与慈祥的老翁,眉目胡须清晰显现。更有趣的是,在水气潮湿的阴雨天,少年的面部被水气滋润后会显出两道泪痕似的裂纹……天井内布假山、设观赏鱼池,可惜都已经荡然无存。每个四合院自成体系,如果有强盗来袭,只要关闭拱门,就可以确保其它院子的安全。

  

  奇葩规矩使乾丰乡百年无理发师

据当地人讲,解放前,袍哥组织严密,分工精细,以职业和身份为依附。每个码头分为仁、义、礼、智、信5个堂口,以接纳不同身份的人入会。而当年刘瑞廷设立的是“义”字堂口,接纳的是有钱的绅士商家,尤其强调“忠孝、仁义”。按照袍哥经典《海底》规定,说剃头匠曾在清兵入关后,帮满人给汉人剃头留辫,是满人的帮凶,被人唾弃。所以,剃头匠绝对没资格进入袍哥组织。刘廷瑞回乡后,执行更为严格,严禁剃头匠在此处讨生活。久而久之,新元村再没来过剃头匠。

但当地老人张任泉却对此有一个更具传奇色彩的解释。说刘廷瑞手下有名得力干将安义,为人狠辣,作恶多端。当年,还是一个小混混的他偶然发现在南川城东有户人家家道殷实,但曾为京师买办的男主人身体不好。于是安义将自己打扮成一个身怀绝技的郎中,进入了这个家庭,略使伎俩,杀掉男女主人后,却发现这家人的那个小儿不见了,到处寻找,也不见踪影。

十八年后,那不见的小儿练就一手剃头的绝活,拿捏按摩功夫一流,还会说故事。安义听闻,颇为好奇,专程派人将王剃头请来打算享受一番。王剃头欣然应允,于是一边给安义剃头,一边讲起了那段安义谋害自己家人的故事。碍于自己当时的袍哥地位和众多的在场袍哥,安义只能暗下杀心,假装镇定,任由闪亮的剃刀在自己身上翻飞。但在安义犹如腾云驾雾般享受过程中,王剃头却已神不知鬼不觉的将他的身体肢解。发理完后,安义趁王剃头自顾自地背过身收拾东西的时候立刻探起身子,将手伸进裤腰,猛地抽出飞刀,手一扬,飞刀没出去,整个胳膊却飞了出去;想要站起身子,突然觉得下面使不上力气,低头一看,两腿竟然掉了;就在惊惧不已时,发现怀里滚落了一只耳朵;紧接着,脑袋骨碌碌滚落下来,西瓜似的在地上滚了好远。四周的袍哥们看得魂飞魄散,竟无人敢上前阻止王剃头的离去。

事后听得手下回报,刘廷瑞也被吓得够呛,从此不再允许乾丰乡场有任何剃头匠出入。久而久之,命令成了习惯,习惯演化为风俗,乾丰乡也就再也没有了理发店。老规矩在这里延续了近一个世纪。至上世纪90年代,大家理发都是自家人相互帮忙,或远走南川。

  

  成本高昂致最大堂口难说再见

建国后,德星垣被分给乾丰乡二十多户农民居住,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又陆续搬进三十多户,总共有一百多口人家居住其中。农户缺乏保护古迹意识,哪家的房子缺少砖块,就从厅堂地板铺设的青砖撬。谁家的屋子出入不便,就在墙上砸个洞。

庄园西北角房屋已被拆掉,新建了一幢两楼一底的水泥砖房。房主何明江说,对于那些珍贵雕版和石具,已经习以为常,“有些腐朽后烧掉,有些被外地人收走了。”

拆旧建新之间流淌着光阴的故事

在德星垣,诸如此类的人为破坏处处皆是,但最深重的灾难还得从九十年代中期算起。

解放时就住在德星垣的胡秀英记得,1998年夏天的某个下午,有操外地口音的人在参观德星垣后,对自家墙角的木屏风非常感兴趣,最后以500元价格和胡家成交。此后,有三三两两的城里人,拿着钞票换农户家里的旧衣柜、箱子,甚至连有些门窗、屋梁都不放过。一时间,家家户户忙着搜罗旧家具,有些人家还暗暗较劲,比谁家的卖得多,卖得贵。据住在院里的农民回忆,当时家家户户都有进账,卖得多的二、三千元,卖得少也有几百元。现在,德星垣找不到像样的、完整的雕刻品,就连有些雕刻精美的石凳都被收走了。

今日已被改造得面目全非的德星垣

这些德星垣旧事,让当地政府领导和专家学者都很心痛。政府曾计划将这里修复以开发其旅游资源,但该计划因修复资金过于庞大而搁浅。南川文管所专家也认为:“由于当地文物保护意识觉醒得太晚,建筑结构被破坏得太厉害,要想恢复原貌,难!”。确实,就德星垣而言,谈全面恢复或许稍晚了点。但或许,我们也应该想想如何在它被彻底破坏前留住点什么。

  ·END·

爆料有奖

欢迎小伙伴们提供新闻线索、爆料生活奇闻。爆料一经采用,会得到2—10元的红包不等,渠道如下:

1、爆料微信:seanlml

2、进入南川生活公众号,菜单栏里“南川论坛”发帖爆料。

  南川34个乡镇的名字连起来,居然是一个美丽的故事!美炸了!

  现在起,南川再无乾丰、石莲、冷水、骑龙4个乡!!

  失传已久的南川童谣,念不顺别说自己是南川人!

立堂口的人太多(立堂口对自己的坏处)

  重磅:南川高铁将驶进中国最大的客运枢纽站!!

  

标签:立堂口的人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