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还能立堂口吗(皈依还能立堂口吗为什么)
作者:service发布时间:2024-06-18分类:立堂口浏览:10443
目前5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武术(太极拳)与易学之间的关系。致力于中华武术的传承,武术套路,优秀拳种的介绍,养生方法,教学,讲座,演练。传统文化推介以及群众体育、赛事策划等。本平台现已开通留言 欢迎大家在文章末 写留言 与大家分享
礼俗是一个民族约定俗成的文化,其形成往往受到民间风俗习惯的影响,或因宗教信仰而日久成俗。例如,佛教传入中国后,不但深入民间,融入生活,自成一套婚丧喜庆的仪礼规范,而且对于中国民间流传的男婚女嫁、八字算命、冲喜、冥婚、哭墓、看风水等迷信色彩浓厚的民间习俗,无形中也发挥了移风易俗的功用。
首先有关婚嫁的礼俗,佛教鼓励青年男女到寺院举行佛化婚礼,以信仰为力量,期许彼此遵守承诺,互相尊重与包容,携手建立健全的佛化家庭。
在生儿育女方面,佛教认为眷属都是有缘来相聚,身为父母者,平时就要有健康的心理及端正的行为;尤其在母亲怀孕后,更要培养善因良缘。因此,父母于平素礼佛诵经、听经闻法、乐善好施、长养慈悲善根,具足清净福慧的身心,将来子女出生,其肉体与精神必能受到父母良好性格遗传的影响,这就是最好的胎教。
孩子一旦出生,可以参考具有佛教意义的词语命名;弥月时可至寺院礼佛,甚至举行寄名礼,过寄给佛祖,作为将来皈依三宝的因缘,并以素斋供众,切忌杀鸡宰猪,大宴宾客,或为滋补母体。因为飞禽走兽虽是畜生,同为有情生命,应给予尊重,若为口腹之欲,恣意宰杀,令彼子母离散死亡,结下怨仇,自己也难以获得安乐幸福。
子女成年后,可参加寺院举行的成年礼,亦可自行诵经礼佛回向。尤其,佛化家庭最好能从小就确立孩子的佛教信仰,尽早皈依三宝,如《杂阿含经》卷三十六说:「我见众生主怀妊之时,我即教彼,为其子故,归佛、归法、归比丘僧;及其生已,复教三归;及生知见,复教持戒。」
有生必然有死,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的历程,一般民间基于「生死事大」,或为显示身分地位,一旦眷属亲人过世,往往极尽铺张浪费,例如出殡时安排电子音乐、花车、游街、哭墓等;甚或迷信看风水、坚持土葬、择日、死后八小时内不能入殓、焚烧纸钱纸屋等,这些迷信与执著不但丝毫无益于亡者,对于眷属的精神物力更是一大耗损。
佛教认为丧葬仪礼贵在真心诚意的悼念,尤其应当重视临终关怀,让亡者平静安心尊严的往生,让家属尽快平复哀伤的情绪,正常生活。因此,佛教主张火葬,不求奢华;入殓时不一定用豪华棺木,或特置新衣、寿衣、珍宝等;佛事法会应当力求庄严而不繁琐,最好参加寺院的随堂超荐,或是配合亲朋好友的时间,共聚一堂,为亡者念佛致意,并不一定要经过头七、二七乃至七七等重重祭拜仪礼。尤其,佛教主张真正对亡者有意义的缅怀是让他遗爱在人间,例如为他布施,护持文教事业;为他出书,发扬其精神理念;成立基金会、奖助学金,乃至器官捐赠等。这些作为,不唯利他,更是亡者往生善道的资粮。
关于喜庆方面,民间庆贺寿诞的方式很多,有人大宴宾客,有人唱歌跳舞,有人请戏班敲锣打鼓,总不离喧譁吵闹,反而失去庆生的意义。佛教并不主张过生日,因为生日正是母亲生产受难的日子。因此,佛教徒可于母难日诵经礼忏,或参加寺院举行的报恩法会、大悲忏法会,乃至打斋供众、助印佛书、布施供养等。如果真要为自己作寿,应在六十岁以上,之后每逢十年再过寿,如七十岁、八十岁、九十岁等。过生日最好能团体举行,集合同一年龄的寿星,定期供佛斋僧;若宴请亲友,最好不设荤席,不收贺礼,以庄严节约为原则。
此外,一般的喜庆,如乔迁、新居落成、开工破土、开张、开市、佛像安座,乃至新车启用等,可请法师举行洒净仪式,至诚诵念大悲咒,以杨枝净水荡涤坛场,以期消灾增福。就职、颁奖、开会可依佛教仪式,于会场安设佛像,唱三宝颂,礼请法师开示,也可以选择寺院讲堂为会场,既庄严又方便。
总之,佛教主张礼俗规范应以不虚荣、不执著、不铺张、不迷信为原则。尤其,佛教徒应将信仰融入生活之中,让佛教生活化,生活佛法化,有佛法指导的人生,必然时时心安,处处自在。
佛教对于世间万象,都有深入的观察,了知天有天理,地有地理,人有人理,物有物理,情有情理,心有心理,世间上任何一件事物都有其各别的「理」,地理风水当然也有其「原理」。地理是依据地形和天体方位而产生对人的影响力,这是一种自然的常识;顺乎自然可得天时之正,获山川之利;违背自然,则有相反的结果。
趋吉避凶,古今皆然。然而一般人的心态,对于不了解、不知道、看不见的事物,常常盲目臆测,牵强附会,甚或迷而信之,因此容易被神权迷信所控制。中国人自古牢不可破的相信「地理风水可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祸福」之说,即是一例。
地理风水固然有其原理,却不是究竟的真理。从佛教的业力论与因果论来说,人的吉凶祸福,都是由于过去世的善恶业因造成了今生的果报,并不是受到风水地理所左右的结果。再者,从佛教的时空观来讲,虚空并没有绝对的方位,譬如甲乙两人对坐,甲的右边是乙的左边,乙的前方是甲的后方,在无边的时空中,我们真实的生命无所不在,何有时空方位之分?当一个人能够觉悟体证到自己本来面目的时候,自心本性就遍满虚空,充塞法界,横遍十方,竖穷三际,与无限的时空融为一体,因此方位不在他处,而是在我们心中。
佛陀时代,印度婆罗门教中有晨朝洗浴,敬礼六方,可以增长命财之说。当时王舍城长者之子善生,每朝洗浴后,即依婆罗门之法向六方礼拜。佛陀告诉他说:六方可配于父母、师长、妻妇、亲族、僮仆、沙门婆罗门等,并各以五事恭敬之。佛陀藉此教导在家信徒如何过家庭伦理道德的生活,同时说明风水、地理应该建立在伦理、世理、法理、心理之上,只要我们诚意,自觉心安,则「日日是好日,处处是好地」,即使走遍天下,都是地利人和、良辰吉日,因为一切福田均不离心地。
佛教是一个智信的宗教,举凡业力、因果、三法印、四圣谛、八正道、三十七道品等各种教义,都是为了开启众生的智慧,帮助众生认识人生实相,进而解决烦恼痛苦,获得解脱自在,怎么可以迷信地理风水,徒然增加烦恼、妄念和愚痴呢?
佛陀在《遗教经》中告诫弟子:「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皆所不应。」《大智度论》卷三说:「比丘以观星宿、日月风雨等来生活,是仰口食。」「占相吉凶」就是「五邪命」之一,佛弟子应以为诫。佛教不但不主张风水地理、天象时辰与吾人吉凶有关,如果佛弟子以此维生,更是佛门戒律所禁止,因为这不是正业,也不是正命。
佛教讲「人人有佛性」,就是要我们认识自我、肯定自我、相信自我,进而做自己的主人。因此,学佛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我们从神权迷信里跳脱出来,不受地理风水的支配,还给自己一个自由自主的人生。
中国地理勘舆师所谓最佳的地理「前朱雀、后玄武,左龙蟠、右虎踞」,其实就是「前有景观,后有高山,左有河流,右有通道」,以现代最佳的生活环境来说,可归纳为下列四点:
一、要有通风,前后左右,顺畅无阻。
二、要有阳光,采光自然,温暖卫生。
三、要有视野,一望无际,心境超然。
四、要有通道,出入方便,自他两利。
总之,只要能方便生活,心中愉悦舒服,那就是最好的地理。
佛教认为外在有良好的地理环境固然很好,更重要的是内心也要有好地理。也就是内心有:良好的通风--思路通达;良好的阳光--热心开朗;良好的视野--展望未来;良好的通路--菩提正道,这就是内心最好的龙穴。
推荐阅读
元宵节,祝福大家情圆福圆、心圆梦圆、合家团圆、元宵节快乐!
精彩的全套少林大洪拳演练
大凶!床这样摆,让你百病缠身、钱财流失。
这一拳,从这张图开始
佛教与世学(七--八):佛教与管理 佛教与科学
陈小旺大师演绎的炮锤(近70岁时表演)
震惊:科学家发现了天堂、地狱
标签:皈依还能立堂口吗
- 上一篇:道家立堂口么(以道家为主的堂口)
- 下一篇:立堂口的地方(牌楼一般立在那些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