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奉地藏王算不算立堂口(地藏寺供奉的是谁)
作者:service发布时间:2024-05-26分类:立堂口浏览:9672
安知住世君非佛,
想是前身我亦僧。
——福州北峰林阳寺 明朝宰相叶向高手书
熟悉林阳寺的朋友们都知道
这里每年元月下旬
梅花怒放 玉洁冰心
尤其是园中两棵300年老梅树所开梅花
一红一白 甚是美好
2005年开始
释修达方丈发愿
在全寺范围内遍种500多株梅花
如今
每到花开时节
梅花相继绽放 吐露芬芳
吸引无数人儿倾心观赏
然而
林阳寺却远不仅有梅花值得驻足
这儿还藏着许多禅意满满的景致和故事
我愿意说 你愿意听吗
历史记载
林阳寺,古称「林洋院」、「瑞峰院」。据《三山志》记载:后唐长兴二年(九三一年),置林洋院。后晋天福元年(九三六年)创寺。开山祖师是志端禅师。志端(八九一l一九六九年),福州人,出家后拜安国弘王舀为师,后开创林阳寺,任住持。
明朝初年,林阳寺废驰。明末谢肇浙过寺时赋诗一首描述了它的荒凉景象:丛林一片掩垂藤,败铁生衣石阙崩;夜雨孤村闻断磬,春畦隔水见归僧。山荒荆棘无邻近,岭隔桃枝少客登;寂寞茅茨余四壁,霜风时打佛前灯。
明朝末年,大渊法师在这里重建佛堂。清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年),又予以修复。
现存寺庙是清光绪年间古月、圆朗等募资重建。古月禅师弟子净缘、悟正等,又到南洋及北京募缘,重修殿宇,迎请大藏经,并在方丈室内建塔,古月大安奉师灵骨。 1930年,圆瑛法师任林阳寺住持。
1981年,林阳寺作为佛教活动场所重新开放。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1981至1985年,僧人对整个寺院都进行了重修。现殿堂雄伟壮观,佛像庄严肃穆。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两侧有钟楼、鼓楼、禅堂、僧房等建筑。
建筑风格
整座寺庙建筑仿效涌泉寺,以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为主体建筑。左右峙立钟鼓楼、祖师殿、伽蓝殿,报恩堂、西归堂、地藏王殿、禅堂、念佛堂、古月院、大悲楼等20多个殿堂,占地面积1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7704平方米。
天王殿大门的横匾上写着"林阳禅寺"四个大字,是赵朴初先生于1981年巡视林阳寺时所书。
地藏殿位于天王殿西侧,建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混凝土结构的二层楼房,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琉璃瓦面,木天花板,三向回廊,红柱绿廊,兼有中西建筑风格,可供游客留宿。殿内供奉的地藏王铜像重650公斤。
玉佛堂位于天王殿东侧,为20世纪90年代新建,内供有自印尼空运而回的玉质卧佛。玉佛神态安详、端庄,雕刻精美,堪称寺内一宝。
大雄宝殿内供奉着三尊大佛,殿前横匾上"大雄宝殿"字样为清末陈宝琛题写。殿内还有弘一法师书写的"证无上法"横匾,并保存着一口清康熙五年铸造的大铁钟。
法堂位于寺的最高处,堂内藏有清雍正年间刻印的六大橱数千册佛经。钟楼内悬挂一口要两人合抱的大铜钟,重600公斤,铸造于清康熙年间,民国初年自道山神光寺(林阳寺下院)移来。
林阳寺的东侧还建有古月塔院,内有古月法师藏骨塔,而且陈列着法师的生平事迹及纪念物。
寺西有南朝陈永定四年建造的一座石构单层圆形藏骨塔,塔身镌刻着"隐山永定辛巳四月小师行津等立"十四字楷书。此塔的发现,可将该地建寺的历史溯至公元560年。寺内共有佛塔三座,分别是"隐山塔"、"和尚塔"、"报恩塔",塔内供奉佛舍利若干粒。
秀丽景致
林阳寺殿堂雄伟壮观,佛像庄严肃穆。寺院建筑群坐北朝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上林木葱郁,尚留有数株千年古树;
林阳寺前有一个“林阳湖”,也叫“林阳水库”,碧波荡漾,湖光山色,湖边青草茵茵,绿水映着蓝天。
寺院的山门大墙临湖而建,朝东。门柱上有两副对联:"林峰满瑞气青山不老,阳光照大地绿水长流";"一切诸苦皆消灭,百福妙相具庄严"。
红墙灰瓦,宁静清心,晨钟暮鼓,轻烟缭绕,不起眼的地方却拥有着世外桃源般的秀丽景致,让人置身其中便能放松身体,洗涤心灵。
这儿是林阳寺
春天万物复苏 寸草春晖
夏天古柏参天 心静自凉
秋天菩提不凋 神圣肃穆
冬天梅花绽放 烂漫耀眼
这儿是林阳寺
一所不止梅花盛开的古道禅寺
在其他季节造访
你也会有不一般的收获
标签:供奉地藏王算不算立堂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