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周边立堂口(哈尔滨周边立堂口的寺庙)
作者:service发布时间:2024-05-26分类:立堂口浏览:9265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部分来自匿名网友供稿,特表示感谢!)
图片概述:
「基督教会礼拜堂」道外区北大六道街14—18号。原为共济会教堂,建于1936年5月,砖混结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建筑立面刷有淡粉色涂料。
哈尔滨除了有俄罗斯、乌克兰、波兰、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教堂建筑外,身为上世纪工业大国的美国,也在哈尔滨这个包容的城市里留下了宗教建筑,这座教堂建筑就坐落在哈市道外区北大六道街,是一座1936年建成的基督教堂。
在道外区北大六道街上,有很多建于上世纪不同年代的老建筑,与哈尔滨那些繁华的街道相比,这里要静僻许多,要寻找的教堂就坐落在这里——北大六道街 16号。虽然这栋老建筑的宗教特征并不明显,但建筑中心顶端的十字架确凿无疑地表明了它的身份。简洁、朴实是它留给人的第一印象,十字架下有“基督教 会”“1936”的字样,建筑整体形态简单,白色外墙立面,用粉色镶边,以立面中轴线为中心对称布置,只有二层的6扇尖劵花格木窗装点着老建筑,少了其他 教堂那样复杂的脚线。
77年前的红色木地板至今沿用
现在,这座教堂叫道外基督教会礼拜堂。第二次拜访恰逢周末,记者从写着“礼拜堂”的黑色铁门进入了后院,这是一个由三面小平房围成的四合 院,这里聚集着很多信徒,从平房中传出悠扬的钢琴声和歌声。在老建筑的后身还连着一个老式楼梯,木质扶手上的红漆褪了色,黑色铁艺栏杆也出现了腐蚀现象, 原本红色的台阶被时间磨成了水泥灰色,从楼梯便可通向二楼大厅。
站在二楼大厅,看着掉了漆的木质花窗、斑驳的木地板、老式的木质长椅,仿佛时光倒回到上个世纪,虽然建筑有些老旧,但庄重温馨之感油然而 生。脚下的红色木质地板已经服役了77年,大多已露出原木的颜色,但仍然厚重结实。二楼的窗台上摆着各式花卉,淡雅地点缀着老建筑,坐在这里读书、唱歌, 必定别有一番心境。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上世纪80年代,这里开始恢复宗教活动。由于教堂建造年代较早,他们每年都会邀请专业人员测定这栋老建筑的承重能力, 根据测定结果来限制同时活动的人数。教堂内部格局基本保持了原貌,除了桌椅板凳一类活动的物件是后放置的,其余都是原有的,有几扇严重腐蚀的木质尖劵花窗 被更换过,但也都是按照原来窗户的样子复制的。老建筑仍然采用老式锅炉取暖,锅炉就在教堂的地下室,只要烧好了,楼里非常暖和。至于老建筑外立面最初是什 么颜色,这里的工作人员也说不清楚,只知道室内的墙面每过一段时间就粉刷一次,现在,光是粉刷墙面的涂料至少也有一厘米厚了。
建筑风格当年很现代且与众不同
记者第三次与老建筑见面时,再看到它倍感亲切,小雨拍打在教堂门窗的玻璃上,雨珠沿着窗棱顺势而下,想象它经历了多少这样的风雨,仍处之泰 然,像一位老人稳坐在这儿,静默地看着这座城市的变化。关于这栋老建筑的记载并不多,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它不显眼的外貌,它的设计者大概是从实用角度出发, 结合当时流行的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建造了这座在当时看来很现代又与众不同的教堂。
记者在《哈尔滨志》上找到了关于这座教堂的建造背景:1930年,兰马丁由美国返回哈尔滨,凭借外资势力发展,1935年,他从教徒中筹 资,不足之数向道里花旗银行借款,在道外北大六道街买了1块地号,建立了基督教会礼拜堂,1936年竣工。当年,兰马丁在黑龙江地区的布道活动非常活跃。
(文字引用 黑龙江新闻网-生活报)
谢谢阅读
何新时事:hexinbbs
何新文史:hexinwenshi
何新学术:hexinxueshu
何新玩画:hexinwanhua
本文来何新网易博客和新浪博客:
https://blog.sina.com.cn/hexinbbs/
https://hexinbbs.blog.163.com/
投稿邮箱:hexinzhuanyong@163.com
联系微信:zhouwen56789
标签:哈尔滨周边立堂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