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弟子不立堂口(出道仙不立堂口)
作者:service发布时间:2024-05-19分类:立堂口浏览:9575
近日,有学者痛批《弟子规》为伪经典,认为糟粕多于精华,它也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
《弟子规》为买官秀才所作,并且带政治目的?
据说,《弟子规》只是清朝的一个秀才所作, 此秀才考取不了功名,乃花钱买了个官做。弟子规出自康熙年代,学者推测是康熙避免汉人造反而奴化后代的一个工具! 所以弟子规在清朝得到大规模推广,要求子女完全听父母话,从而让孩子养成无条件服从的习惯。从《弟子规》问世到现在二三百年,至少没有看到一个真正的大德推崇过它。
《弟子规》在幼儿中推广的负面表现
一味教小孩子听话的训导类作品,对孩子而言既难于接受,也不符合其价值观的形成。表面上看,有些孩子在学习《弟子规》之后变得懂事、乖巧了,但是不难看出他们的言行是呆板的,而且对心理的负面影响深远:
1、学《弟子规》的儿童存在破坏性行为
一个幼儿园的院长,她不明白“为什么《弟子规》这么好的东西孩子不接受”,她告诉学者在她的幼儿园里,很多孩子学习了《弟子规》以后变得很听话了,但是有几个孩子,学习以后很不快乐,回到家里后用剪刀把自己的衣服给剪了,父母问孩子为什么,孩子没有反应,并且忘记了自己做过的事情。
从心理学基础知识判断,孩子出问题了。孩子有巨大的委屈,才会做出这种破坏性的举动,并且用“选择性遗忘”在应对来自大人野蛮的压力。
2、学《弟子规》的儿童存在畏缩、拘谨的表现
实施了《弟子规》的孩子,很“听话”,但却失去了孩子的机灵,失去了孩子的天真,遇事退缩,缺乏担当。一旦犯错,就过于自责,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从他们身上,根本看不到“君子坦荡荡”的特质。由于会见人就鞠躬、会礼貌待人、穿着拘谨,被大人贴上了“好孩子”的标签 。
3、学《弟子规》的儿童缺乏勇气
学者发现很多学习《弟子规》的孩子都靠不上边。没有勇气,不敢有自己的观点,称不上智慧,没有勇气,不能够敢爱敢恨,称不上仁慈。西方人讲,如果你失去财富,你失去了一些,如果你失去健康,你失去了很多,如果你失去了勇气,你就失去了一切,此言不虚。
总的来说,只强调无条件的服从,就会产生十分有害的后果,孩子的本性会因此而受到严重的压抑,只会变成温顺听话的奴仆。下面是学者反对幼儿读《弟子规》的主要理由:
1、《弟子规》的语言形式属文言文,幼小儿童很难接受;死记硬背的方式也不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方式。
2、《弟子规》中多处内容体现了封建奴化思想,不利于幼儿独立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3、《弟子规》宣扬的是成人本位、长者本位的价值观,与发展儿童天性背道而驰。
关注“幼儿教育专家”的微信公众号:bb-edu
让我们一起陪伴小朋友健康、快乐成长!
标签:出道弟子不立堂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