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仙网
出道仙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立堂口 > 正文

立堂口的法器珠子叫啥名字(立堂口咒语)

作者:service发布时间:2024-05-11分类:立堂口浏览:9300


导读:  念珠,又称佛珠、数珠,主要是指一些宗教在祈祷、歌颂、念经、念咒或灵修时所用的物品,一般在各种传统宗教成员如道教、罗马天主教、东正教、英国国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

  念珠,又称佛珠、数珠,主要是指一些宗教在祈祷、歌颂、念经、念咒或灵修时所用的物品,一般在各种传统宗教成员如道教、罗马天主教、 东正教、 英国国教、 伊斯兰教、 印度教、佛教、 锡克教和 巴哈伊教中使用。如道教的念珠,有81颗,代表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天主教的玫瑰念珠,有59颗,是用来念诵《圣母玫瑰经》,伊斯兰教的念珠,有33颗,转三圈正好是99,是用来念诵“安拉真主”的九十九个名字,佛教的念珠一般有108颗,代表除灭108种烦恼。随着宗教的不同和珠子数目的区别,赋予了念珠独特的含义。

  千年传承,让念珠由参禅悟道的工具演变为众生大智慧的象征,让人在面对烦恼、喧嚣时,不尤不饰、不骄不躁,并祈求平安、长保喜乐随着越来越多人喜欢和佩戴念珠,使佛珠在宗教寓意之外更成为时尚文化的符号。

中文名

念珠

外文名

rosay

拼 音

niàn zhū

注 音

ㄋㄧㄢˋ ㄓㄨ

粒 数

十八、二十七、五十四等

  目录

1词语概念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2历史

?道教

?佛教

3含义

4发展

5不同宗教使用的念珠

?道教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其他

6作用

?品级意义

?果实类

?持用方法

?功德倍数

?拿念珠方法

?佛部

?金刚部

?莲花部

?羯磨部

?佛部

?莲花部

?金刚部

7使用规定

  词语概念 编辑

  基本解释

  (1) [rosay] ∶祈祷时记数用的念珠串;特指天主教祈祷时记数用的一种念珠。

  (2) [beads]∶佛教徒诵经时用来计算次数的成串的珠子。

  左臂挂念珠。——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

  为念珠各一。 [1]

  引证解释

  亦称“ 念佛珠 ”。 念佛号或经咒时用以计数的串珠。用材不一,粒数有十八、二十七、五十四、一百零八之分。

  《旧唐书·李辅国传》:“ 辅国 不茹荤血,常为僧行,视事之隙,手持念珠,人皆信以为善。”《红楼梦》第十五回:“ 北静王 又将腕上一串念珠卸下来,递与 寳玉 ,道:‘今日初会,仓卒无敬贺之物,此系圣上所赐蕶苓香念珠一串,权为贺敬之礼。’”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持珠诵佛》:“按今人所用念佛珠,亦有典故。” 鲁迅 《彷徨·离婚》:“前舱中的两个老女人也低声哼起佛号来,她们撷着念珠,又都看 爱姑 ,而且互视,努嘴,点头。” [1]

  历史 编辑

  道教

  道教用念珠的记载最早出自《正统道藏》洞玄部谱箓类-太极葛仙公传-- 《上清集》云:葛孝先初炼丹时,常以念珠持於手中,每日坐丹炉边常念玉帝全号一万遍。

  白玉蟾祖师《道学自勉文》也有记载。葛祖用念珠的文字。

  《道法会元》卷一七七也有记载:“凡出神,先当炼气习定,既气住为神。平坐面旺方,以手胗系鞋文脉,四动为一息。擎念珠,每一息掐一珠,各量人平常出入,渐渐加之,不要大段费力,恐不便。

  葛祖生於汉延熹七年甲辰四月八日。东汉三国东吴孙权时代的人物。

  葛祖创立了道教杀鬼驱逐鬼魂转变为超度鬼魂,建立灵宝炼度等普度众生的慈悲法门,后世正一全真都以葛祖的灵宝法门来超度鬼魂。

  故此用念珠念天尊圣号的法门是由葛祖提倡的,后世没有把他发扬光大,而后世只知佛教有这个法门,用念珠念天尊圣号,当以念天尊法来行持算是归本溯源了。

  佛教

  念珠的梵文原语有四种, 译成中文意思是: 数珠, 珠鬘, 念诵鬘, 珠之贯

  

  琥珀念珠

  线, 印度人自古都有以璎珞鬘条缠身之风俗, 亦是後来演变成念珠的使用。

  不过佛教最初是没有使用念珠, 最早有记载约是二世纪, 而中国则在隋唐时代(公元六百年左右)开始有记载使用念珠及在雕刻佛像时亦有刻上念珠。念珠不是佛教所创, 在佛陀时代所制的律仪亦无念珠的记戴, 亦不包括在「比丘十八物」中。

  而佛经记戴念珠多出於後期的经典, 而律部经典却不见有记戴, 所以依律典的南传佛教徒亦较少有持珠, 但在密教中念珠却是极受重视。

  传入中国的经典有提及念珠的包括: 「木[木患]子经」,「校量数珠功德经」, 「金刚顶瑜伽念珠经」等, 主要内容是讲述持珠念三宝之功德, 总括来说念珠可以令佛弟子自省, 高僧大德配戴挂珠时亦可增加威仪。但此记录最早不过隋唐时期,与南传佛教的律是有一定的冲突性和不同的。

  含义 编辑

  念珠:又名数珠、诵珠、咒珠、佛珠。佛教徒为欲除去烦恼,安定心念,或称颂西方阿弥陀佛,而用念珠

  

  传统意义上的108颗念珠

  诵 念佛号。念珠以一〇八颗为基本,另有五十四颗、二十七颗、十四颗(均减半)、也有四十二颗、二十一颗的,更有一〇八〇颗为最上品的。

  缘起:一拿起念珠就告诫自己所发的念要纯洁,不该想的绝对不去想;不该做的也绝对不做。这样就能使心都贯彻在善念中,善久了就能明心就能开智慧。就像有人读经,刚开始读经文一句也不懂,读久了自然而然地心开意解,就懂得其间的道理。是以有之:【持珠·善念】。

  善念佛珠:念珠材质主要包括:菩提子、佛教名木、佛家七宝、五色佩珠及其他诸如如意珠宝、土石等。其用原始本真的原木、菩提子为主料,精雕细琢,并结合佛教七宝等珍贵材料,搭以现代审美设计而成。生活各异,禅理不同,念珠亦是多样。

  珠数的多少,据说都含有意义在内。一〇八颗表示除去一〇八个烦恼。一〇八〇颗表示金刚界的一〇八尊。五十四颗表示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以及四善根因地的五十四位。四十二颗表示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 妙觉的四十二位。二十七颗表示 十八学人与九无学。十四颗表示观音的 十四无畏。二十一颗表示十地十波罗以及佛果的二十一位。念珠的材料有金制、银制、赤铜制、水晶制、珊瑚制……玻璃制、木制、木【木患】子等。

  一、名字的含义,念珠,从字面上看,是佛教用品中的珠子。具体地说是佛教徒在念佛时为了摄心一念而拔动计数的工具。当然,非佛教徒中,也广为佩戴。大多数人选择佩戴念珠手链。念珠名字的另外一个含义是:弗诛,就是不要诛杀生命的意思。不论在家出家,佛教中的第一大戒是不杀戒。我们每个人都不愿失去生命,推己及人,每一个有生命的有情也都是如此。所谓上天有好生之德。佛教更是着重这一点,并强调戒杀护生的人必定有健康长寿的结果。念珠戴在身上或者拿在手中,也是时时在提醒自己爱惜物命。

  二、形状的含义,念珠一般是圆球形的,表示圆满,也就是完美无缺的意思。我们常常抱怨人生的很多缺憾,人的很多缺陷,但我们总是没有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也就是佛教千言万语、苦口婆心要说明的一个问题:每个人都有圆满无碍的智慧和功德,只因为自己无谓的烦恼,而将这些本有的圆满智慧覆盖了,不能显现出来。只要能化解这些无谓的烦恼,就可以与佛一样,三身、四智、五眼、六通,随意运用。

  三、结构的含义,每串念珠由一个主珠、若干其他的珠子和穿绳三部分组成。主珠代表着佛,穿绳代表着法,若干其他的珠子代表着僧,佛、法、僧三宝都可以包含在一串念珠之中。所以,对念珠要有恭敬心,如对圣容,收拾身心。所谓:守口摄意身莫犯,莫恼一切诸有情。

  念珠:念珠乃念佛时计数之用,是功德、 佛性、慈悲、善良、吉祥、圆满、佛心的表征,除了可以提醒自己不做坏事外,也是美好的装饰。

  是念佛、菩萨名号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 法具。最初是印度的毗 琉璃王请释迦牟尼佛开示消除烦恼的法门,佛陀就教他用木槵子树(菩提树的一种)的种子穿成珠串,持佛名号消除烦恼。

  中国有关念珠的记载,是《续高僧传》说隋唐时代的 道绰大师,教人们拿着念珠持诵三宝名号。念珠,有人称为“拴马索”,隐喻人心如狂奔野马,杂念纷飞,刹那不停,手掐念珠以遏制妄念。所以 修行者都蓄有念珠作为必备法物。尤其念珠以修净土念佛法门和修密持咒最所常用,手持念珠随时诵念以增定力,以生智慧,不论念佛持咒要历历分明,身心专注,一切放下

  一颗颗的念珠,用线串起来,是表示菩萨的种种殊胜功德。串珠中的一粒母珠是表示弥陀的无量寿无量光的意思。

  念珠虽然是串起来的,但也可以分开和断绝,这表示以菩萨的种种殊胜功德,来断除我们种种烦恼。

  环形圆润,象征菩萨的圆满正果。

  念珠有一定的数目,而且每一个数字都有它特定的含意。一种说法是早期比丘串环三十颗,黑白相间,用于记日;108颗主要是摧破 百八烦恼,据佛经讲人的六根各有六种烦恼,合为36。

  念珠的材料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天台 菩提、仿菩提、草菩提、檀香、仿大理石、珊瑚、 玛瑙、玉、水晶、琥珀、 凤眼菩提、金刚菩提、星月菩提等。

立堂口的法器珠子叫啥名字(立堂口咒语)

  即以线贯串一定数目之珠粒,于称名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之随身法具。又称数珠、珠数、诵珠、咒珠、佛珠。其梵文原语凡有四:(一)pa^saka-ma^la^,音译 钵塞莫,意译数珠。(二)aks!a-ma^la^,音译阿叉摩罗,珠鬘之义。(三)japa-ma^la^,念诵鬘之义。(四)aks!a-su^tra,意译为珠之贯线。

  盖梵语ma^la^(或 ma^lya)乃‘鬘’之意,印度人自古即有以璎珞鬘条缠身之风习,由是遂演变成念珠之使用。如古代毗湿奴派极早即有持带念珠之习惯。晚近自印度 西北地方所发掘之‘龙王归佛’雕像中,有一尊首悬念珠之 婆罗门像,此雕像被推定为二世纪左右之作品,故知其时念珠之使用业已风行于婆罗门之间。乌嚧陀啰佉叉占巴拉 奥义书(梵Rudra^ks!a -ja^ba^lopanis!ad ,据传编于四世纪顷)中,记载乌嚧陀啰佉叉(梵Rudra^ks!a )即 金刚子念珠及其功德;另于 恶刹摩利加奥义书(梵Aks!ama^li^kopanis!ad )中则详述念珠之制法、功德、材料,并以一一之珠配上悉昙五十字门及其深秘之义。然佛教使用念珠之时代,恐系在 婆罗门教(二世纪)之后。而在中国,使用念珠来称名记数,则始于隋唐之际。盖今北传佛典中有关念珠之记载虽多(多为后期之经典),然律部经典却未有任何记载,且以 律典为所依之南传佛教徒亦未曾流行念珠。故知念珠虽为中国、蒙古、日本、韩国等地僧俗所携行之重要法具,甚至成为佛教徒之标帜,然溯其本源,念珠并非佛教所创用,于佛陀所制 律仪亦未有此类记载。

  于佛教经典中有关念珠之起源,一般多以木患子经所记载佛陀对波流离王之开示为通说。木患子经(大一七·七二六上):‘佛告王曰:“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患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当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摩、僧伽名,乃过一木患子,如是渐次度木患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万。”’此外,校量数珠功德经、 金刚顶瑜伽念珠经等另有不同记载;亦有谓念珠之来源,系由比丘计算布萨日数所持之黑白三十珠为滥觞。

  念珠之颗数,诸经所载不一,略举较常见之用法:(一)木患子经作一百零八颗。(二)陀罗尼集经卷二作数珠法相品举出一百零八、五十四、四十二、二十一颗等四种。(三)数珠功德经亦举出四种,即一百零八、五十四、二十七、十四颗等。(四)金刚顶瑜伽念珠经以一千零八十颗为上品,一百零八颗为最胜,五十四颗为中品,二十七颗为下品。(五)文殊 仪轨经数珠仪则品谓上品一百零八颗,中品五十四颗,下品二十七颗,最上品一千零八十颗。此外,另有三十六颗、十八颗。上记之中,以使用一百零八颗为最普遍。

  使用颗数之不同,所代表之意义亦有分别:(一)一百零八颗,表示求证百八三昧而断除百八烦恼。(二)五十四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之五十四阶位,即十信、 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善根因地。(三)四十二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之四十二阶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 妙觉。(四)二十七颗,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七贤位,即前四向三果之 十八有学与第四果阿罗汉之九无学。(五)二十一颗,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等二十一位。(六)十四颗,表示观音之 十四无畏。(七)一千零八十颗,表示 十界各具有一百零八,故共成一千零八十。(八)三十六颗与十八颗之意义,一般认为与一百零八颗相同,然为便于携带,遂三分一百零八为三十六,或六分为十八,而非别有深义。然上记颗数与表征意义之差别,仅系历代祖师为方便教化所赋予之配合,而非源自原典经文所举示者。

  

  念珠

  有关念珠之材料,诸经所载,种类繁多:(一)陀罗尼集经卷二列举金、银、 赤铜、水晶、木患子、 菩提子、莲花子等七种。(二)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九举出菩提子、金刚子、真珠、莲花子、金银 诸宝,及以上诸材和合等六种。(三)诸佛境界摄真实经卷下持念品列举 香木、俞石、铜、铁、水晶、真珠、莲花子、金刚子、间错种种诸宝、菩提子等十种。此外,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金刚顶瑜伽念珠经、 苏悉地羯啰经卷中供养次第法品、苏婆呼童子请问经卷上除障分品等,则分别列举十、十一、十二、十四等种类。

  念珠常附加母珠、数取、记子、 记子留等,若以一百零八颗串成之念珠而言,所附加之母珠有一颗及两颗两种,母珠又称达磨珠。数取又称四 天珠,乃附加于一百零八颗中间之四颗小隔珠。密教之念珠,通常于第七颗(自母珠开始算)与第二十一颗之后插入数取。记子又称弟子珠,一般有十颗、二十颗,或四十颗,系串于母珠之另一端,以十颗为一小串,表示十波罗蜜,捻珠念佛满一百零八遍时即拨动一记子以为计数。若记子之上部另附上透明之小珠(多为水晶所成),则称助明、净明、维摩、补处菩萨。记子留指每串记子之末端所附之珠。据金刚顶瑜伽念珠经载,诸珠表示观音,母珠表示无量寿或修行成满之佛果,故捻珠至母珠时,不得越过,须逆向而还,否则即犯越法罪。

  掐捻念珠而诵咒念佛,能产生诸种功德。据木患子经载,若念诵佛陀(佛)、达磨(法)、 僧伽(僧)之名,满二十万遍,而身心不乱,无诸谄曲者,则命终之后,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而得,常安乐行。另据陀罗尼集经卷二作数珠法相品载,若以金、银、 赤铜、水晶等诸宝物所成之念珠,掐之诵咒、诵经、念佛,当得十种波罗蜜之功德满足,现身即得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遍知、佛无上之觉智)之果。此外,由所用念珠材料之不同,所获功德亦有异说。陀罗尼集经谓各种念珠中,以水晶之功德为第一。摄真实经卷下建立道场发愿品则谓, 香木之念珠,得一分之福;俞石、铜、铁等,得二分福;水晶、真珠,得一俱胝分;莲花子、金刚子,得二俱胝分;间错种种诸宝及菩提子念珠,于诸功德中最为殊胜,得无量无边不可说之福德。此外,守护经、数珠功德经、瑜伽念珠经等亦皆以菩提子之功德为最殊胜。

  于密教中,正念诵等 盛仪修法时所用之念珠与平常所持用者有所区别。盖于法会中,念诵既毕,于掌中蟠妥,顶戴发愿,其后则连同金刚杵等 法器置于宝筥中或银盘上,不得与日常生活随身携行者相混用。另以材料而言,盛

  仪法会所用之念珠亦别于平常持用者,前者多以水晶所成,若以纯水晶所成之念珠,称为装束念珠,特用于盛仪中。此外,交杂少数其他材料而成者,则称 半装束念珠。又依三部( 胎藏界)、五部( 金刚界)之别,所用之念珠亦有定规。以三部而言,据 苏悉地羯啰经之说,佛部用菩提子,观音部(莲华部)用莲花子,金刚部用噜梛啰叉子之念珠。以五部而言,据守护经、瑜伽念珠经等之说,佛部用菩提子,金刚部用金刚子,宝部用金、银、琉璃等诸宝,莲华部用莲花子,羯磨部用种种材料和合而成之念珠。于各部之中,持用念珠之部位亦有顶髻、身、颈、臂等之分别。

  此外,密教经典对掐捻念珠之指法亦有详细之记载,以五部而言,据摄真实经载,于佛部,应以右手拇指与食指掐之;于金刚部,以右手拇指与中指;于宝部,以右手拇指与无名指;于莲华部,以右手拇指与小指;于羯磨部,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合捻之。以三部而言,据苏悉地经载,于佛部,以右手拇指与无名指之指尖相合,中指与小指直立,食指略屈附于中指中节以掐之;于莲华部,拇指与中指指尖相合,舒展其余三指而掐之;于金刚部,拇指与食指指尖相合,舒展其余三指而掐之。

  于密教诸尊中,手持念珠者颇多,如胎藏界外金刚部之火天、准提佛母、 千手观音等皆是,其中千手观音系于其右方之一手持执念珠,称为数珠手。

  发展 编辑

  现如今,念珠无论作为一种宗教修持的法器,还是作为追求时尚的人们的一种装饰品,都非常流行。那么说起念珠,很多人将她与佛教划上等号,更美其名曰“佛珠”,而并不知道,道教的修持也有用到念珠。真应了那句“世间好话佛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的谚语。可确实如此吗?事实上,恰恰相反。

  

  念珠

  念珠并不是佛教所创制,在佛陀时代所制的律仪中并无念珠的记戴,亦不包括在“比丘十八物”中。而佛经记戴的念珠多出于隋唐后期的大乘佛教(尤其是密教)经典,如《佛说木患子经》,《校量数珠功德经》, 《金刚顶瑜伽念珠经》等。南传的原始佛教,如现今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地的佛教徒亦极少有持念珠者。在中国佛教中最早使用念珠,并有明确记载的是唐代净土宗道绰和尚,道宣《续高僧传》记载:道绰生于北齐河清元年(562年),他每日念阿弥陀佛七万遍为限。并广劝道俗信众称念,以麻豆等记数,每一称名便下一粒,念念相次,累积得数百斛。其中最上的念得豆量八、九十石,中等的念得五十石,最少的也念得二十石。後来他又教人穿木患子作数珠以为数法,而且自己亦穿制念珠送给四众以作念佛之用。

  念珠(也称数珠)在各个宗教的修持上基本都有用到。除了中国本土的大乘佛教以外,道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印度教、锡克教等等宗教都有自己的念珠,如道教的念珠,有81颗,代表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天主教的玫瑰念珠,有59颗,是用来念诵《圣母玫瑰经》,伊斯兰教的念珠,有33颗,转三圈正好是99,是用来念诵“安拉真主”的九十九个名字,佛教的念珠一般有108颗,代表除灭108种烦恼。随着宗教的不同和珠子数目的区别,赋予了念珠独特的含义。

  道教的念珠,最早被称之为“流珠”。《太上三元流珠经》云:“受之用白真珠,圆正明朗,大如桐子者三百六十五枚,应星宿之度,日月所会之期。”又,《太玄金锁流珠引》云“:昼夜斗转,周天无穷,如水流之不绝,星圆如珠,故曰流珠也。”

  由于道教固有的“天人相应”思想,流珠在人的身体当中也另有所指,如《上清黄庭内景经》云:“若得三宫存玄丹,太一流珠安昆仑,重重楼阁十二环,自高自下皆真人。”由此可知,道教的念珠在早期,尤其在上清宗的修持中,主要是内炼和充当法信之用。

  我国上古先民,结绳记事。而到了汉末魏晋初期,太极葛仙公首先以念珠作为念诵圣号的计数之用。白玉蟾真人《上清集》中记载,葛仙公“初炼丹时,常以念珠持於手中,每日坐丹炉边,常念玉帝全号一万遍。”开启了道教念诵圣号法门的先河。

  

  念珠

  宋元时期,道教雷法和内丹修法开始流行。许多修持雷法和丹法之士亦将念珠作为炼气习定的工具。如陈泥丸真人《翠虚吟》云:“八十放九咽其一,聚气归脐为胎息;手持念珠数呼吸。”《道法会元卷一七七·元素元辉府玉册》亦云:“凡出神,先当炼气习定,既气住为神。平坐面旺方,以手胗系鞋文脉,四动为一息。擎念珠,每一息掐一珠,各量人平常出入,渐渐加之,不要大段费力,恐不便。”此外,在《道法会元卷一百四十六·正一忠孝家书白捉五雷大法》中,亦有祭炼念珠作为驱邪伏魔的法器之用。

  道教的念珠在珠子的个数上亦有其独特的宗教意义,比如上面提到的《三元流珠经》中,以三百六十五颗珠子代表星宿运转的度数。再以常见的一百零八颗念珠为例:一百零八代表周天星斗运转之数,也是天罡地煞的总和。头珠则代表北极,《北斗经》云:“北辰垂象,而众星拱之。”所以在拨转念珠的时候,头珠是不可以越过去的,以北辰不动故也。所以在转到头珠的时候,应当掉转过来往回继续拨,此乃周天循环之意也。头珠之上有一个葫芦状珠,上有三阶,代表三台。《玉枢经》中所谓:“北辰之上,上有三台……叠为三级,以覆斗魁”是也,三台下有一个中国结,结下缀六颗小珠,代表南斗六星,加上头珠,则为北斗七星。(有的珠子结下缀八颗珠,加头珠则为九星)所以一串念珠,涵盖了道教的宇宙观和诸多天文概念,足见道教义理之精微。此外,道教念珠还有十二颗、二十四颗、二十八颗、三十二颗、三十六颗、八十一颗等等的区别。十二颗代表十二雷门,二十四颗代表二十四气,二十八颗代表二十八星宿,三十二颗代表三十二天度人上帝,三十六课代表天罡生煞之数,八十一颗代表老君八十一化,也代表九九纯阳之气。

  综上所论,世界上最早开始制作和使用念珠的宗教当属道教无疑。念珠作为道教的法器,有其特殊的宗教意义,不论是念诵圣号,还是炼气习定,念珠都是非常殊胜的法器,我等道门弟子皆当大力持使之,弘扬之,方不负 太上之深恩也。

  不同宗教使用的念珠 编辑

  道教

  道教用念珠的记载最早出南宋白玉蟾《道学自勉文》,记载葛洪曾用念珠的文字。

  《道学自勉文》

  司马子微初学仙时,以瓦砾百片置于案前,每读一卷《度人经》,则移瓦一片于案下,每日自刻课经百卷。如此勤苦久而行之,位至上清定箓太霄丹元真人。又如葛孝先初炼丹时,常以念珠持于手中,每日坐丹炉边,常念玉帝金号一万遍。如是勤苦,久而行之,位至玉虚紫灵普化元静真人。我辈何人?生于中华,诞于良家。六根既圆,性识聪慧,宜生勤苦之念,早臻太上之阶。乌跃于扶桑,兔飞于广寒,燕归于乌翳,雁度于衡山。羲和驱日月,日月催百年,人生如梦幻,视死如夜眠。几度空搔首,溺志在诗酒,浑不念道业,心猿无所守。吾今划自兹,回首前程路,青春不在来,光阴莫虚度。他日愧视人,寰眼卑宇宙。骑白云,步紫极,始自今日。勉之!勉之!

  《道法会元》卷一七七也有记载:“凡出神,先当炼气习定,既气住为神。平坐面旺方,以手胗系鞋文脉,四动为一息。擎念珠,每一息掐一珠,各量人平常出入,渐渐加之,不要大段费力,恐不便。

  明代正统年间,朱绰所著《太极葛仙公传》,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谱籙类,其中也有葛洪以念珠念玉帝之号的记载

  佛教

  佛教的念珠亦是礼敬法器的一种。佛教不同的念珠用于作不同法事。念珠珠数为108颗,代表断除108种烦恼,而证得108种三昧。作为修持念咒念佛时计算数字之用。108粒当作100计。

  大正藏中有《佛说木患子经》,相传念珠起於波流离王,以无患子做成。相传此经是东晋时译出,但译出人不详。相传於梁朝译出的《牟梨曼陀罗咒经》中提到钵塞莫,注解中说它即是数珠

  在汉传佛教中,念珠最早的记载起源於唐代净土宗道绰大师。

  基督教

  东正教的念珠称之为“祷告绳”,俄罗斯东正教还使用皮革制成的念珠(俄语:л?стовка, lestovka; вервица, vervitsa),天主教有念玫瑰经及慈悲救主串经专用的玫瑰念珠,英国国教近年来也引入了念珠这一用品。基督宗教对于念珠的佩戴较为严肃,通常不可作为饰物挂于颈上。

  起源可能来自于第3至5世纪的沙漠教父Desert Fathers用打结的绳子来算祈祷次数,通常是对耶稣的祷告(“主耶稣基督,上帝之儿子,怜悯我这个罪人”)。念珠是由圣安东尼Anthony the Great或科普特东正教创始人Saint Pakhom在4世纪发明。

  伊斯兰教

  在伊斯兰教会称为米斯巴哈(阿拉伯语: ?????), 苏布哈(阿拉伯语:????), 太斯比哈Tasbih (乌尔都语), 特斯比tespih (阿尔巴尼亚语、土耳其语、波斯尼亚语) 。中国地区的穆斯林通常会使用太斯比哈同其他宗教的称呼如『念珠』以示区别。

  其他

  有些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亦会佩戴念珠作饰物。

  此外,尚有一类挂珠是由佛珠衍化而来的,那便是“ 朝珠” 。是清代官服上特有的一种饰物。朝珠与普通挂珠的最大的区别在于:朝珠将佛头穗的样式改成了由阔丝带系缀的用银丝珐琅里着的被称作“背云”的大坠子;而弟子珠也移到了胸前,由三串组成。因近世有以仿制朝珠的样式来充当挂珠者,所以在佩戴朝珠样式的挂珠时,应当注意以胸前的三颗隔珠为中心对称,将后背的“背云”紧靠后背中心,而三串弟子珠是左侧一,右侧二的形制。

  作用 编辑

  品级意义

  一、念珠按品级划分,念珠可分四品:

  1.最上品为一千零八十粒。但这种念珠因太长,仅为少数高僧大德和潜修人者使用,或为名僧在大法会中作为装饰品,此外极少人使用。

  2.上品为一百零八粒。密宗行者用一百一十粒。为修行中记数方便,现也有穿为二百一十六粒或三百六十粒的。

  3.中品为五十四粒。

  4.下品为二十七粒。

  二、按粒数划分,念珠可分为十种:

  (1)、一千零八十粒:

  (2)、一百零八粒:

立堂口的法器珠子叫啥名字(立堂口咒语)

  (3)、五十四粒

  (4)、四十二粒:

  (5)、三十六粒;

  (6)、三十三粒;

  (7)、二十七粒:

  (8)、二十一粒;

  (9)、十八粒;

  (10)、十四粒。

  三、念珠不同的粒数,又有其代表的意义:

  1.一千零八十粒,包括十法界的一百零八个数。

  十法界”指迷与悟的世界,分为十种类,即 六凡界和四圣界:

  ①.地狱界:②.饿鬼界:③.畜生界:④修罗界:⑤人间界:⑥.天上界:⑦.声闻界:⑧.缘觉界:⑧ 菩萨界;⑩.佛界。前六界为凡夫的迷界,即六道轮回的世界,

  后四界是圣悟者的悟界,超陀人间。

  2.一百零八粒,代表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而证得一百零八种无量三昧。

  三昧即是心安住于 一境的寂静状态而不散乱,也就是正定中的境界。

  百八三昧是指大乘菩萨所修的 首楞严三昧,宝印三昧,妙月三昧,

  狮子游戏三昧,无住三昧,妙行三昧,观顶三昧,欢喜三昧,宝聚三昧,释名三昧,

  无去三昧,无憎爱三昧,净相三昧,灭相三昧等一百零八种三昧。

  一百零八种烦恼即众生之烦恼种种,能生种种恶业。

  是由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各有苦、乐、舍三受,合为十八种:

  又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合为十八,总共为三十六种,配以过去、

  一百零八种烦恼又称一百零八种结业。

  也解释为三界之见惑有八十八使,即贪,嗔,痴,慢,疑, 身见(执取五蕴根身),

  边见(执取常断见), 邪见(谤无冈果,坏渚善果事), 见取见( 执持成见,非果计果),

  戒禁取见(执持不戒,非冈计因),合称九十八随眠,再加上无惭,无愧,嫉,悭,悔,睡眠,掉举,昏沉,嗔忿,覆等十缠,便成一百零八种烦恼。

  一百零八粒也可表示一百零八尊佛的功德,或表示本有:的五十四个阶位和修证的五十四个阶位,当然还有其它含义。

  宋朝 陈善在《扪虱新语》里记载:韩愈问大颠和尚的岁多数,

  大颠笑着提起念珠说:昼夜一百八。语含机锋。

  3.五十四粒,是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五十四阶位,即表示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 十地,再加上四善根。

  4.四十二粒.是表示菩萨修行的四十二个阶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加上等觉和 妙觉。

  5.三十六粒,含义与一百零八粒相同,为携带方便遂三分之为三十六而制。

  6.在 藏密中也有三十三粒的念珠,或表示观音菩萨的

  三十三种化身,或表示三十三天。

  7.二十七粒,是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的二十七贤位,即前四向三果的"十八有学"和第四果阿罗汉的"九无学"。

  8.二十一粒,是表示本有十地与修生十地和佛果,或表示十地, 十波罗密和佛果。

  9.十八粒,意义与一百零八粒同,为携带方便,遂六分之为十八;或谓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

  10.十四粒表示观音菩萨的 十四无畏。观音菩萨以 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不作意之力用)与诸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众生获十四种无畏功德:或也可表示《纯王经》所说的十四忍。

  四、念珠结构分为两大类:

  l、单组念珠。

  

  弟子珠

  即一串念珠由一粒母珠和其它不同数目的子珠组成。

  2.复组念珠。即一串念珠,除母珠和子珠外,还有隔珠(又称为数取),弟子珠(又称为记子), 记子留,或一些饰物。母珠通常只有一粒,也有两粒的。唐蜜修法的念珠为两粒母珠,代表自度度他。

  一百零八颗的,和五十四颗的念珠,每二十七粒用一隔珠:二十七粒的每九粒用一隔珠:十八粒的每六粒用一隔珠。

  弟予珠一般体积较小,有十粒或二十粒.系串在母珠前另一端.以十粒为一小串的,表示布施、 持戒、忍辱、精进、 禅定、 般若、方便、愿、力、智十种波罗密。弟子珠也可用来记数之用,每念一串珠,拨一粒弟子珠。

  果实类

  果实类主要念珠及其它法物简介

  1.菩提,是梵语音译,是觉悟

  、智慧、知识、道路的意思,广义讲是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的智慧。因 佛祖释迦牟尼在 菩提树下证道,菩提即为觉悟,成就佛果之意。

  2. 太阳子,为热带产的一种红褐色坚硬果实,每粒上都有一小白点,看起来好像旭日中天,本身的红褐色如同太阳之火,故名为太阳子。佛教称太阳神为曰神。佛教密宗的主尊为大曰如来,他随缘化现于世,破诸黑暗,开显 菩提心,光照众生。太阳子,驱邪消灾, 带给人十吉祥、 安康。用以做佛珠或单粒佩拎, 既有助修行, 又美观大方,增加气质。

  3.月亮子,为热带产的一种深灰色坚硬果实,每一粒上都有一浅褐色圆点,如月挂天空,本身的灰白色像清凉 明润的月光,故名月亮子。月亮代表阴柔,吉祥和平安。

  4.金蟾子,是星月菩提一类,但比星月菩提坚硬。因每一粒状如金蟾,故名金蟾子, 可聚宅增慧,带来安宁、吉祥。可用以制作佛珠,单粒或几粒挂件,给人带来幸运。

  5. 缅茄,是一种稀有的热带果实,形同茄子。于后坚硬如木,果身呈深褐色,蒂呈黄色,扁圆而长,大小不一。缅茄本身的特有形状,就有一种诱人的魅力。据讲,缅茄可驱魔避邪,镇宅护身,给主人带来幸运的力量和 长命富贵,历来为收藏家所珍爱。可以用一粒,或三粒,或多粒串起来,挂在身上,可作为饰物、佛珠,由于它本身特有的能量,可改变人的磁场,带来吉祥、安康。

  6. 五眼六通,是一种不寻常的果实,蒂落后,顶部有五个小孔,看似五个小眼睛,首尾贯穿打洞,制成佛珠,便称为“五眼六通”。“五眼”是指肉眼、 天眼、慧眼、 法眼、佛眼五种能力:“六通”是指神足通、天耳通、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智证通。前五通各种修练都可达到,惟漏尽通为佛家的境界。是菩萨依定慧力所示现的六种无碍自在妙用。此种佛珠,涵意丰富。

  7.仙桃,中国古代传说桃木可以驱鬼,桃梗以可禳恶,桃符可以避邪,而桃核,质地坚硬,又同时具有上述功能,雕刻后制成的佛珠其能量不凡。蟠桃相传是王母娘娘所种植的仙桃,可延年益寿。故蟠桃又称仙桃。蟠桃果核形状扁圆,表面上有许多凹凸不规则纹理,不需任何雕琢,饶有别致。蟠桃核呈古铜色,古色古香的韵昧很足,制成的佛珠别具一格。

  8.“满贯”,用椰子蒂制成的佛珠,极其罕见。椰蒂独具特色,冬天不冷手,夏天不畏汗渍。这种椰蒂 手串,有人给他起名为“满贯”,大有意思。

  9.天意子,天意子是一种奇特而坚硬的果实。扁圆的形状,隆起办办的曲脊,看似蟠桃,又像细小的蕃瓜。佛经里有 天意树,此树随天意而转,悉遂所求。天意子便有其特殊的含义,用此珠修练,顺遂天意;随意佩带,可增福慧。

  10.金刚 子,金刚 子据佛教书籍介绍谓金刚树所结之子,也有说是菩提树所结之子,甚为名贵。金刚,则为坚硬无比,无坚不摧之意,有可 摧毁一切邪恶之力。密宗修练练金刚部吋须用金刚子念珠。金刚子佩带身上,驱邪避祸之力较强,可增吉祥。

  11.阿修罗子,阿修罗是古印度诸神之一,汉语译为“无端”,因其相貌丑陋之故。阿修罗,又是“ 六道”(即天、人、阿修罗、 畜牲、饿鬼、地狱)之一。阿修罗子因形状其特而命名,具状为扁圆、起棱、状似心形,而首尾稍尖的果实。阿修罗子,本身具有特有的能量,助于修行。

  12.陀罗尼子, 是一种较少的坚硬果实。陀罗尼的意思为总持,谓能总摄无量佛法而不忘失的记忆能力,总持诸佛菩萨之功德,使一切善法生长,一切恶法不生之意。陀罗尼子的佛珠,持之念佛,有集善法,抑 恶生的意思。

  13.摩尼子,摩尼意为宝珠,据说有消除灾难的功能。摩尼子是一种坚硬褐色的果实,表面有许多纹,较为难得。它的驱邪避灾的功能较强,佩带之可助平安富贵。

  14. 金丝菩提子,是一种较稀有的植物,质地坚硬,呈白色,里边有一条条红色和线纹,故命名为金丝菩提,独具特色和韵味。

  15. 天竺,是印度的古称。浙江杭州灵隐山之南有山名 天竺山。该山里生长的菩提名天竺菩提,大小不一,呈椭圆形,外表有不规则斑裂纹,天竺菩提有典雅深遂的韵味和魅力。

  16. 凤眼菩提,每一粒上均有一凤眼,凤眼象征祥瑞,用凤眼菩提制成的佛珠是密宗修练者必不可少的法器之一。

  17.龙眼菩提,每一粒上均有一三角状眼。龙在佛教中有特殊的意义,如“ 龙象”比喻菩萨的威仪,“龙应”,谓观音菩萨三应之一。龙梵语音译为“ 那伽”,具有呼风唤雨的能力,也是守护佛法的护法。龙眼菩提,尤其是印度龙眼菩提,是难得之物,即是修练者必备物品。又是驱邪增慧之品。

  18.麒麟眼菩提,形状特殊,每一粒上有一方形眼,整个菩提子呈扁圆形如鼓鼓的柿饼,加上中间的方眼,如同一个个铜钱。麒麟为神兽龙头,鹿身,身有麟甲,头上有角,象征祥瑞。麒麟眼菩提比龙眼菩提还难得,是增福慧,助开悟,护修行之上品菩提子。

  19.通天眼,为稀有果实种子,呈深灰色,粒上有不规则的小点状突起物,奇特的是,每一粒上都有一圆形小孔,通天眼便由此而来。据讲此珠可吸收人体病气,常持此珠对增强体质,消除疲劳有帮助。驱除病邪,长保平安,通天眼可助于你。

  20. 莲花座,为稀有植物果实蒂,呈枣红色,质坚硬,每一粒状似一个小小莲花座,名称便由此而产生。据讲,此物佩于身上,可保平安,增吉祥又助于修行。

  21.莲花,为稀有植物种子。呈圆锥形,有深褐色、白色两种。质地坚硬,摸起来稍有刺手,其状似莲花,故得而名,莲花出污泥而染,足成就果位的象征。同时在密宗修练莲花部时,须用莲花串珠,对成就菩萨位较有帮助。莲花佛珠随身,可使人心安气定, 常保清净。

  22.蜜瓜菩提子,为菩提根的一种,未经加工,外表状似蜜瓜,故而得名。看起来如同一个小小蜜瓜, 饶有趣味。因本身即为菩提根,对修练菩提心很有帮助,也可作为收藏品。

  23.白菩提根,为菩提根经过打磨加工而成,有的洁白如雪,有的略呈淡黄,明润悦目。佩带此珠,既助修行,也可消灾,还有观赏价值。

  24.天台豆,为浙江 天台山独有特产,树木所结种子。状如大偏豆,呈黑色,质地坚韧。据说有驱邪之功能。去天台山者都不会忘记购买用天台豆所制成的佛珠。

  25.天台菩提,为天台山木本菩提,呈白色或淡黄争。 天台山国清寺为天台宗的祖庭。当年开元三大十即:善无畏, 金刚智、不空将密宗普门大法带来中国,著名天文学家一行法师曾受 不空大师传法灌顶。一行法师将密法带到天台,开创天台密宗,实为 唐密一脉。故天台菩提子有其独特特色和深遂内涵。

  26. 木鱼果,为稀有树木种子,呈棕色有斑点,状似木龟,故而得名。因木鱼本身有警醒迷悟,促人精进之功能,木鱼果佛珠不仅因其奇特的外貌,而且更因其深刻的内涵而受到佛教人士的珍爱。

  27.桃木佛珠,桃木,中国古代一直传说可以避邪。用桃木制成的佛珠简单明快,虽然算不上名贵,但其作用不凡。此类珠历来受人欢迎。

  28、雕刻佛珠,每粒雕刻的佛珠都浸透着工艺师的心血,用 橄榄核雕刻的十八罗汉,神态名异,栩栩如生,吋谓艺术珍品。用山桃核雕刻的手串,每一粒都刻有六七位的菩萨或罗汉,神态逼真,不用心力,不会如此精湛。这类佛珠,既是艺术珍品,又是助于修行的良好法器,带在身上,还可保平安,增福慧。

  29.元宝菩提子,为星月菩提的一种,未经加工,每一粒看起来都如同一个小小的元宝,分大粒和小粒不同两种,串起来作为手串,既典雅又别致,可助修行,保平安,增福慧。

  30.金龟子,为一种木质植物的种子,小小颗粒,每一粒都象一小小的乌龟,满有意思,用它们制成的佛珠,既助修行,又有富贵吉祥的意喻。

  31.金樱子,为一种树木的种子,长圆形状,呈黑色,每一粒上都些有麻坑,质地坚硬。制成佛珠,别具一格。

  32.铁莲子、铜莲子,为树木种子,呈长圆形,质地硬,有黄、黑两色,黄色称为铜莲子,黑色称为铁莲子。制成佛珠,让人喜欢。

  33.不同颜色水晶的功能,不同颜色的水晶有不同的灵性作用。绿发晶、 绿幽灵水晶对人的事业有帮助,绿色象征生命之树长青,绿色还对人的眼睛和肝脏功能有调节作用。冈从中医理沦讲,肝属木,其色为青色,肝开窍于目:红色发晶, 紫水晶、 芙蓉石,对人际关系的改善有帮助;红色、紫红色、粉红色代表热情,代表活力、生命力,代表爱情、爱心。红色水晶还可改善和调节人的心脏和 血液系统,因按中医理沦,心属火,其色为红色; 黄色水晶,对人的财运有帮助,黄色象征着财富、尊贵。黄色水晶还可调节人的脾胃。按中医理讲,脾胃属上,其色为黄色;白色水晶,对驱除不良的信息,保护自身有帮助;白色代表圣洁、纯真。白色水晶对肺和呼吸系统有帮助:按中医理沦讲,肺属金,其色为白色;黑色水晶、 茶晶、可增加入的稳定性,黑色代表稳定和严肃,同时黑色水晶对人体的肾脏功能和下半部机能有调节作用。因中医理论,肾属水,其色为黑色。

  当然,不要指望拿到一块水晶就会出现神迹。水晶是有灵性的东西,需要爱心和沟通,同时需要道德修养的提高,才容易与它沟通,才会产生作用。

  持用方法

  念珠是念佛、持咒、诵经时用以收摄心意,消除妄念,专注精进的法器,同时又是记数的下具。唐朝飞锡以随息念佛为珠:“吾则以出入息为念珠焉,称佛名号,随之于息。”并自称“行住坐卧常用此珠。”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念珠,当然是选择自己喜欢和使用方使的念珠。可选挂珠,持珠或戴珠。不同质料的念珠,在 持诵修行时所获功德不同。据《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所载,不同材料的念珠差异如下:

  功德倍数

  铁 五倍

  赤铜十倍

  珍珠、珊瑚 百倍

  木槵子千倍

  莲子 万倍

  因陀罗怯义(青色宝石) 百万倍

  金刚子 千万倍

  水精(晶) 万万倍

  菩提子 无量数

  其次,修不同的法使用不同的念珠,在密宗修持中,据《金刚顶瑜珈念珠经》载:“佛部念诵菩提子,金刚部法金刚子,宝部念诵以诸宝,莲花部珠用莲子,羯磨部中为念珠,众珠间杂应贯串。”这是指唐密(也就是汉地密教,由唐朝开元年间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大十传来中土)中修法中分为五大部即佛部、金刚部、莲花部、宝部、羯磨部,每一部有五大类真言, 三密(身、口、意)修行方法有其仪轨,因此使有不同质量的念珠,所获功德也有差异:

  砗磲一倍

  木槵子二倍

  铁 三倍

  熟铜四倍

  水晶、珍珠、诸宝 百倍

  帝释子 千倍

  金刚子 俱胝(千万)

  莲子 千俱胝(百亿)

  菩提子 无量数

  在密法修练中,念珠在使用方法和贯串的方法也有不同。在密法四小悉地(即下品的四小成就法)修行中,有息灾、增益、 怀爱、降伏四法中,所用念珠也不同,如修息灾法用白色念珠,修增益法用黄色念珠,修怀爱法用红色念珠,修降伏法用绿色念珠。但这些法门须在上师灌顶后才可修行。菩提子念珠则修任何法都可通用。

  再者,在唐密和 藏密的修法中,均有 加持念珠的真言,念诵经咒之前,诵加持念珠真言可获无量倍功德。如唐密加持念珠真言为“唵,毗庐遮那摩诃,莎诃”。密的修法中,藏密加持念珠真言为“嗡,惹渣若嘛呢,扎瓦达哑哄”。每使用念珠前诵加持念珠真言七遍。

  拿念珠方法

  将念珠展开,右手四指下托,念佛或持咒时,从母珠(最大的那一粒,也称佛头)旁的第一珠起,母指下掐,一句一珠,或一咒一珠,掐起到母珠时,应即刻由左向内转过头来,再从母珠旁的第一珠掐起,千万不要跨越或直掐而过母珠。经云:“不应越母珠,蓦过越法罪。”“因绳线表观音,母珠表弥陀也。”

  另外,有些经典中对于掐珠的方法,也有不同的记载。《摄真实经》中对执持念珠的方法是这样 :

  佛部

  应用右手母指与头指(食指)掐之;

  金刚部

  应用右手母指与无名指掐之;

  莲花部

  应用右手母指与四指掐之;

  羯磨部

  应用右手母指与四指掐之。

  《苏悉地经》中的记载是只有胎藏界三部:

  佛部

  右手大指与无名指之头相合,中指与小指直立,头(食)指少屈,附于中指中节以掐之。

  莲花部

  合大指与中指之头,余指皆舒而掐之。

  金刚部

  合大指与食指之头,余指皆舒而掐之。

  以右大指捻头指当心拨珠,余三指散直(这是佛部的说法印,亦名“持明印”,这里则为“念诵印”。左手引珠,右手持珠,如转**状。

  二手当心,各聚五指,如末敷莲花,左手持念珠,以右手大指无名指移珠,诵至最后一字移一珠。

  以上均为佛典所载,实际大都为唐密使用方法。唐密佛珠有两个佛头,表白度度他。唐密之所以以母指与四指掐珠居多,因唐密五指以小指起表地、水、火、风、空,四指(即无名指)表水,唐密修行之真言种子,须借水浇灌之方得以发芽、生长。不过以遵照经典记载的掐珠方法修持为好,因为功德究竟不同。

  使用规定 编辑

  任何人均可颈挂念珠,所谓“出家人才能颈挂”的说法并无依据,有高僧大德专门提出,人人都可以挂在颈上,皆可获无量福,灭无量罪。念珠挂在颈上挂一圈;如果手上拿着一定要是两圈;如放在台案上,一定要放三圈,才合规矩。念珠是修行的工具,念佛、持咒存乎一心。“静虑离妄念,持珠当心上”。佛珠的数量、构造和质料都只是助道的助缘,不可过于着相和执着:“相由心生,境由心转,心系诸佛,珠可助道”。

  我是澳门东方典藏黄经理,有藏品需要交易或拍卖请联系我。

  我的电话是:15521001961

  微信号:646144988

  我的QQ号:646144988

  珠海公司地址:珠海市拱北水湾路121号竹林酒店3楼

标签:立堂口的法器珠子叫啥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