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仙网
出道仙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立堂口 > 正文

立堂口的法器珠子叫什么(立堂口的法器珠子叫什么)

作者:service发布时间:2024-05-10分类:立堂口浏览:10035


导读:  清代,释、道、儒之家思想在知识分子中有相当的影响。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的曹雪芹,在他的不朽名著《红楼梦》中,通过一僧一道这两个人物,把佛老思想带进了《红楼梦》全书的字里行...

  清代,释、道、儒之家思想在知识分子中有相当的影响。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的曹雪芹,在他的不朽名著《 红楼梦 》中,通过一僧一道这两个人物,把佛老思想带进了《红楼梦》全书的字里行间。从小说中描写的情节来看,信奉佛教与崇敬道教的人物也为数不少。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贾宝玉,他对于传统封建伦理和儒家思想的背叛,在很大程度上得源于他所受的禅宗的色空思想与道教的清静无为、虚无旷达的思想影响,至于书中对道教徒的描写和对道教思想的叙述,那更是不胜枚举。

  小说中最早以道士形象出现的人物,就是在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提到的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某日走来的一僧一道两人中的那个道人,此人称为“渺渺真人”。

  小说中说他生得 “ 骨格不凡,风神迥异 ” ,这是整部小说中贯穿始终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不但在第一回中四次出现,而且在第十二回、第二十五回、第六十六回和第一百二十回中多次出现-著名的《 好了歌 》就是他唱出来的,贾瑞的死也是由于他的出场(并送了一面风月宝鉴)柳湘莲的出家更是由于他的引带(他对柳湘莲说了几句道家玄语)就连贾宝玉后来毅然决然 “ 撒手悬崖 ”

  离家出走也是由于他的晓谕和劝戒,他是《 红楼梦 》整部小说中的牵丝带扣的人物,无疑,作者曹雪芹是通过这个人物的活动来安排全书的故事情节,布置全书的结构,从而为全书的 “ 真 ” 、“ 假 ” 、“ 色 ” 、“ 空 ” 的神秘气氛推波助澜的。

  

  为了渲染小说中的艺术气氛,作者故意把这个道人的形象作了很巧妙的处理,在第一回中,他是生得“骨格不凡、风神迥异”,一表非俗的一个超尘拔俗的道德高人,而到了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叔嫂逢五鬼,通灵玉蒙蔽遇双真》中,贾宝玉和凤姐由于受了暗中嫉恨他俩的赵姨娘和马道婆的暗害,双双得了疯魔症之后,来解救他俩的一僧一道出现时,这个道士却又变成了一个腌臜邋遢的跛足道人,小说中描写他的形象说:

  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

  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

  正如蔡义江先生在《〈红楼梦〉诗词曲賦评注》一书中所说:在《红楼梦》里,凡是提到这个歧足道人的地方,“都有着预示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的预言作用”。另外,又如小说开卷第一回所写的甄士隐,他后来也成了道士,甄士隐的遭遇,“本来也就是全书情节,特别是主要人物贾宝玉所走的道路的一种象征性的缩影。”(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賦评注》)这构成了《红楼梦》这部小说的艺术结构的完整性和严密性这一明显的特点。

  小说中提到的另一个道人,就是那个访道求仙的空空道人。他因为从青埂峰下走过,见到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字迹,又因为这块石头向他说的那一番话(实际上不过是曹雪芹对自己写这部小说的一番剖白和辩护),于是就把这部小说从头到尾抄写出来闻世传奇。

  据红学家的考证,《红楼梦》这部作品的作者除了曹雪芹这一说外,还有两人,即那位“石兄”和这位空空道人。小说中说他后来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改名为情僧,《红楼梦》一名《石头记》,又名为《情僧录》,也是由此而来。这位空空道人在全书中出现次数不多,却是提纲挈领的一个重要人物,如果说“贾雨村归结红楼梦”,贾雨村是一个自始至终的旁观者的话,那么,空空道人则是比贾雨村更进一步参与《红楼梦》的问世和传抄过程的人物。

  小说中把这样重要的人物处理成道教徒,不是偶然的。正由于道教徒有着超越尘俗的悟性、清闲的生涯,和后人熟悉而又受人喜爱的形象,而且他们还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对世态炎凉的高超的见解和认识,以及对文学创作事业的热心。所以才被选作《红楼梦》一书中的重要人物。像《红楼梦》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如果由一个凡夫俗子、红尘中人来传抄闻世,那未免太煞风景了。

  荣宁二府人物中信奉道教的,有宁国府的大老爷贾敬,小说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路,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贾雨村的好友、古董商冷子兴曾经介绍过,说此人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一心想作神仙。“只在都中城外和那些道士们胡羼”。到了第六十三回里,作者写“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一大群姑娘女子和贾宝玉酣畅淋漓地吃喝玩乐,庆贺生辰,玩得正起劲的时候,“忽然东府里几个人,慌慌张张地跑来说,老爷宾天了!

  原来贾敬虽然好道,怎奈他“导气乏术,总属虚诞,更是参星礼斗、守庚申、服丹砂等,妄作虚为,过于劳神费力,后因此伤了性命。”作者写贾敬是信奉道教的,可是他修炼的方法不对,急于求成,功夫未到,就急于吞服丹砂,所以被烧死。从这个情节我们可以看出,修仙炼道,学慕长生,是有一定规律的,不可以急功近利,急躁妄为。而作者的用意也可以从此看出:比起外丹来,曹雪芹似乎更重视“内丹”的修炼,即更重视人的身心修养。

  在后来的第一百十八回中,作者又通过贾宝玉 之口说了这样两句说:内典语中无佛性,金丹法外有仙舟。

  

  像这样深刻的哲理,作者并不仅仅用来说明道教中的思想,而是广泛深入地涉及到一般的世事哲理中,即所谓“会心处不在多个中之味,只要悟得,就可以超凡入圣的。

  至于《红楼梦》中提到的另外的道教徒,除了宁国府中与贾敬交往的那些道士,和水月庵里的道姑外,还有张道士、王一贴和马道婆等等。这些都不是真正高超的道家真人,其中有的只不过是江湖骗子而已。不过在后四十回中,续作者曾大肆描写了一场道教驱邪逐妖的场面。

  因为林黛玉、晴雯等人死后,大观园里阴气逼人,人人都认为有妖怪,不敢白天行走,贾赦只好请来了道士,“择吉日,先在省亲正殿上铺排起坛场,上供三清圣像,旁设二十八宿并马、赵、温、周四大将,下排三十六天将图像。香花灯烛 设满一堂,钟鼓法器排列两边,插着五方旗号。法师们俱戴上七星冠,披上九宫八卦的法衣,踏着登云履,手执牙笏,便拜表请圣。

  又念了一天的消灾驱邪的接福的《洞元经》,以后便出榜召将。榜上大书‘太乙、混元、上清三境灵宝符箓演教大法师,行文敕令本境诸神到坛听用。那日,两府上下爷们仗着法师擒妖,都到园中观看,都说:好大法令!呼神遣将的闹起来,不管有多少妖怪也唬跑了。大家都挤到坛前。只见小道士们将旗幡举起,按定五方站住,伺候法师号令。三位法师,一位手提宝剑,拿着法水;一位捧着七星皂旗;一位举着桃木打妖鞭,立在坛前。

  只听法器一停,上头令牌三下,口中念念有词,那五方旗便团团散布。法师下坛,叫本家领着到各处楼阁殿亭,房廊屋舍,山崖水畔,洒了法水,将剑指画了一回。回来连击令牌,将七星旗祭起,众道士将旗幡一聚,接下打妖鞭望空打了三下。本家众人都道拿住妖怪,争着要看,及到跟前,并不见有什么形响。只见法师叫众道士拿取瓶罐,将妖收下,加上封条,法师朱笔书符收起,令人带回在本观塔下镇住,一面撤坛谢将。贾赦恭敬叩谢了法师。”

立堂口的法器珠子叫什么(立堂口的法器珠子叫什么)

  像这样的大排场,在《红楼梦》是仅此一回 的,我们也可以就此看出明清两代道教在民间 活动的痕迹。

  《红楼梦》中发挥道家思想最充分、最强烈的地方,乃是第二十一回,贾宝玉因为袭人不满他与黛玉过分接近,对他弄性撒娇,不理睬他,恼恨之余,续写《庄子》的一篇文字,作者提到了有名的《庄子`味箧》篇: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边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彩,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找工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

  贾宝玉又在下面续道:

立堂口的法器珠子叫什么(立堂口的法器珠子叫什么)

  “焚花散麝,而闺客始人含其劝矣;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灭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我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穴其隧,所以迷 眩缠陷天下者也。”

  正如蒋和森先生在《红楼梦概说》一书中说的那样,贾宝玉“面对痛苦的现实,为了求得精神上的解脱,也为了找到一个对抗封建主义漫长的的思想武器,曾经颇为苦心地去进行探索,他除了‘整日价杂学旁收’以外,又学着‘参禅悟道’,还跑到中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庄子的学说中,去寻找对人生问题的‘解悟’,并且企图用庄子的‘自然本性’来反抗封建正统思想加在他身上的各种束缚。”正因为有了这种思想基础,才使他后来断然地看破红尘,离家出走,了结了一部《红楼梦》。可以说,庄子及其思想在《红楼梦》中 的地位,与《庄子》在道教中的地位同样重要。

  

  《红楼梦》中还有一个受道家思想影响的人物是贾惜春,她性格懦弱,不爱管事,甚至当她的乳母偷了她的累金凤,闹出事情来以后,她也只是拿了一本《太上感应篇》在看,以至于黛玉说她是“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

  这个人物后 来的命运也是很悲惨的,作者正是通过《红楼梦》中这些薄命女子的命运来揭示出书中所表达的道家万事皆空的思想。后来贾宝玉参加乡试,考中乡魁,跟着一僧一道出家了之后,皇帝还赐给他一个“文妙真人”的道号,贾宝玉终于成为道士,这为这部小说的道教色彩添上了浓厚的最后一笔。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由中华道友会弘道编辑部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道教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daoyuancn,欢迎添加关注!

标签:立堂口的法器珠子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