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马仙狸子 出马仙梦到狐狸
作者:service发布时间:2022-12-23分类:出马|出道仙浏览:8960
目录:
- 1、《怒晴湘西》小说剧情和网剧区别大吗,为什么网剧评价更高?
- 2、五道庙的五道庙 门头沟区
- 3、哈利波特中的危险生物有哪些?要详细资料。最好有图片!
- 4、那部老电视剧中燕赤霞的剑是自己从盒子里飞出去杀妖怪的
- 5、有人了解“狸仙”吗?请高人讲讲!谢谢!
- 6、东北萨满文化中的出马仙到底是什么东西啊?
《怒晴湘西》小说剧情和网剧区别大吗,为什么网剧评价更高?
作为悬疑小说系类的《鬼吹灯》是改编为网剧最多的小说之一,被改编的《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可谓十分成功,为《鬼吹灯》系列网剧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可是《鬼吹灯之怒晴湘西》的改编却难以达到《精绝古城》的高度,网剧和小说剧情还是略有差距。
一定程度上讲,《鬼吹灯之怒晴湘西》还是十分符合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在演员选角上就获得了非常高的关注度,邀请了刚刚演完一人分饰两角的悬疑网剧《白夜追凶》的主演潘粤明来担任男一号卸岭总把头陈玉楼,还有古装高冷男神的代言人高伟光来饰演搬山魁首鹧鸪哨。
可是,《怒晴湘西》中陈玉楼的塑造却差强人意。《鬼吹灯之怒晴湘西》小说中,卸岭魁首陈玉楼是个十分重情义,有大情怀的人。有一双天生的夜眼,眼力独到,可以鉴别各种古墓。特别擅长“望、闻、问、切”的下乘之术。带领卸岭弟兄和罗老歪以及搬山派去湘西的神秘之地--瓶山,盗取元墓。而在网剧《怒晴湘西》中,陈玉楼虽然沿用了小说的人物风格,但却在人物技能上略显不足。这样反倒凸显了陈玉楼心气高傲,一味蛮干,不服输的性格。在盗取元墓的过程中,屡次遇难,都是被他人所救,自己的独门技术似乎毫无用场。不禁让期待已久的观众朋友们失望。
更重要的一点是,《怒晴湘西》的剧情过于拖沓,节奏非常缓慢。这部剧作为腾讯视频的VIP会员。每周更新固定的集数。在等待和期待中,可以看到剧情过半,只有一个大BOSS古墓中的蜈蚣精,搬山卸岭两派人都没能降服,让一只怒晴鸡和蜈蚣精打了两集。实在是有点心疼等待的时间和为腾讯做的贡献币了。剧情过半,还没有看到真正的大BOSS湘西尸王,也没有找到真正的元墓。反倒是牺牲了非常喜欢的昆仑,以及搬山派的二师兄老洋人和花灵。看的让人泪点不断下滑。
虽然有这些差强人意的地方,但是这部剧总体来说也是非常不错的,毕竟小说和电视的制作差别还是很大的,这部《鬼吹灯之怒晴湘西》还非常值得观看的。
五道庙的五道庙 门头沟区
北京门头沟区爨底下村有五道庙。爨底下村建筑为明清民居,依山而建。五道庙在山腰处,内供奉五道神。此处为村中丧葬礼仪中心。凡村中有人故去,皆要将其姓名写于纸上,焚于庙前,即视为上报阎王,将此人在生死簿上注销,重如轮回。其山对面有娘娘庙,生死各居一变。
五道庙
山西省平定县岔口乡大红岭村五道庙
山西省平定县岔口乡大红岭村五道庙始建于清嘉庆五年。香火很旺,方圆几十里的香客,赶逢庙会都要来上香奉供。在正月二十的庙会,村里的大户每年轮流做四十八碗大供来献,求神还愿的杀猪宰羊、挂牌挂匾的络绎不绝,周围村里的锣鼓乐器一连几天都要来庙前吹打竞舞。当时的庙堂富丽堂皇,上面青瓦盖顶,五脊六兽,飞檐滴水。庙堂是青石碹的,墙壁用纸精装裱,上面有八洞神仙东游过海的精美壁画。正堂上一排四尊神像,有马王爷、五道爷、牛王爷、土地爷,中间供桌是用整块青石板磨平的方台。台的两边各有泥塑的小鬼判官服伺一位,大红的庙门,青铜兽面衔环著于门上。上方有很大的天蓝底木匾额上书金色的“五路通神”四个大字。堂前带有廊迂,以大红圆木柱支着廊檐,柱上对联:秦穆公敕封五道,汉高祖恩赐将军。柱下是青石雕刻的石墩,檐下青砖铺地,对缝细青石沿边,并有青石铺的雨路一直通往庙外。庙前左右长有两棵古柏。有人长期职守,负责香火钱的管理,打扫庙院 。
五道神是很灵验的,有德报德有怨报怨。自建庙以来,五道神佑保一方,村运亨达,万姓康泰。山野苍生尽得其利,可谓功德无量。
大红岭五道庙毁于动乱时期,1979年在原址重建,气势不及以前。1985年由村人赵宝银重塑神像,匾额由平定县高级职业中学教师赵文海用小篆书写并刻。
老潍县五道庙
老潍县(今山东潍坊)五道庙,实际是由供奉不同神灵的两处庙宇组成。其正式名称,一处称为五道堂,供奉五道将军;一处称为仙师庙,供奉“老师父”。这两处庙宇彼此之间仅有一墙之隔,当地民众便将五道堂与仙师庙合称五道庙。
五道庙位于老潍县西南关南面五条大路的交汇处。今潍城区五道堂巷便因为其中的五道堂而得名。五道庙原址在今潍城区人民街、爱国路、五道堂巷交叉口以西。至今,五道庙门前的街道仍然维持通向五个方向的格局。
五道堂及其神灵
五道堂坐西向东,供奉五道将军。五道将军俗称道神或路神,属我国土生宗教———道教的一个神灵。按照道教说法,五道将军是东岳大帝下属的神灵,掌管世人的生死与荣禄。五道将军颇富同情心,他能帮助、成全弱者实现自己的理想,是个
具有正义感的神灵。
清末以前,我国
的很多城市里建有五道庙。仅老潍县一带就建有两处。一处是西南关的这座五道堂;另一处位于老潍县东城(东关),这一处未见相关情况记载,仅有一条五道庙街可提供旁证。
1948年潍坊特别市设立时,东城五道庙街是一条南北走向、长约0.2公里、宽约3米的普通城市街道,南起南下河街,北到叶挺街(今奎文区东风东街)。据记载,这条街道因建有道教寺院五道庙而得名。五道庙街在解放初期注销名称并入南下河街,1997年整体拆除,原址在今奎文区国美家电城内———这是与老潍县五道将军有关的一个小插曲。
全国各地所建五道庙一般都供奉五道将军。但在有的地方,除了五道将军,还有五盗将军,俗称盗神———五个有名有姓的盗寇杜平、李思、任安、孙立、耿彦正等人死后阴魂不散。民众为避免失盗,便祭祀他们,祈求他们手下留情。五道将军与五盗将军,发音相同,名称仅一字之差,代表的意义却大相径庭。
老潍县五道堂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系在倾废的郭公祠原址上修建的。郭公祠是供奉明正德年间(1506至1521年)潍县知县郭梦麟的祠堂。五道堂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重修。
据有关文史资料记载,五道堂山门建在高约一米半左右的庙台上,登上十余级石阶才能上去。山门是三间房屋的建筑规模,山门左右设有男魂司、女魂司,八字形庙墙两面镶嵌石碑。五道堂正殿殿门上悬蓝底金字“神威远震”横匾。殿门两旁的楹联是“持宝剑护卫五道,举钢鞭威震八方”。大殿中端坐高大的五道将军神像,五道将军一手高举钢鞭,一手扶膝,勇武而威严。前面塑一红袍文官,手捧笏板;四大神像矗立两边,手持大刀宝剑等兵器,怒目直视,令人望而生畏。殿前院内建有钟楼、香火池,还栽有四株古松,遮云蔽日。院内北侧,还建有关圣帝君神龛。
当地及周边民众遇有丧事,一般要到五道堂进行“送浆水”“报庙”仪式。民众平时也会到百子殿祈求“早生贵子”。另外,儿童受到惊吓后精神恍惚,不能恢复常态,去医院可能查不出什么毛病,这种情况在当地俗称“掉了魂”,民众也习惯于向五道将军求助。方法是夜深人静时敞开自家门,拿九张祭奠用的黄草纸(其中一张用毛笔写上竖排格式的专用祝词)到附近寻找一处十字路口烧掉,然后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呼唤孩子回家,一边回到家中在病童的脸上、身上抚摸几下即可。专用祝词是:“荡荡游魂何处留存荒郊野外遍地搜寻路有路神五道将军游魂附体重加精神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九……(九个九字一笔写成)”。据说灵验得很。
仙师庙及其神灵
其实,老潍县五道庙的名声以及对民众生活的特殊影响主要来自与五道堂仅一墙之隔的仙师庙。
仙师庙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1821至1850年),原址在老潍县西城(潍县城)安乐街北端的北城墙边。
1948年潍坊特别市设立时,安乐街东段为东西走向,西段为南北走向,是一条长约0.28公里、宽约4米的普通城市街道,取“平安快乐”之意而得名,东起梁家巷(今潍城区曹家巷),北到北马道。安乐街1967年取“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之意改称红旗后巷,1981年恢复原名称,1988年整体拆除并注销名称,原址在今潍城区十笏园小区内———这是与老潍县仙师庙有关的一个小插曲。
1922年,仙师庙移至潍县五道堂的南邻重建。重建后的仙师庙在原安乐街仙师庙的西南方向。仙师庙有一个小门与五道堂相通。
仙师庙也是一座坐西向东的庙宇,供奉俗称为“老师父”的仙师。从史书中查阅不出仙师“老师父”为何方神灵。民间传说仙师“老师父”为铁狸子、狐狸或黄鼬中得道成仙的神灵。
当地民间关于仙师“老师父”来历的传说是:清末民初,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自东北方向来到潍县西南关。他医道高明,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老者后来突然失踪。大家便联想起五道堂南侧的一处类似于铁狸子、狐狸或黄鼬洞穴的斜坡状洞口。有人甚至活灵活现地说自己亲眼看见老者化作一道白光进入洞穴。一传十、十传百,民众便对那处洞穴顶礼膜拜,称老者为仙师、老师父,祈求健康多福,不幸染疾的民众祈求老师父保佑早日康复。据说也灵验得很。
按照民间传说,“老师父”共有兄弟六位,其中的五位得道成仙,“老师父”的道行和威望最高。人们把“老师父”及其兄弟看作是福运、友善、祥和、治病除灾的人格化身。1922年,潍县一位丁姓士绅倡议在五道堂南侧斜坡状洞口处重建仙师庙,故居在附近西南关新巷子的清末状元王寿彭笃信“老师父”,不仅鼎力相助,还为庙宇题写了匾额和楹联。
西南关新巷子即老潍县著名的“状元胡同”。1948年潍坊特别市设立时,西南关新巷子是一条东西走向、长约0.2公里、宽约两到4米的普通城市街巷,因在西南关一带形成街道的时间较晚而得名,东起南关党家湾崖(1992年整体拆除,原址在今潍城区党家湾小区),西到三义庙街(1993年整体拆除,原址在今潍城区五道庙小区)。西南关新巷子1967年取“力争上游”之意改称上游东巷,1981年恢复原名称,1992年、1993年分两次整体拆除并注销名称,“状元胡同”便不复存在,原址在今潍城区党家湾小区、五道庙小区。“状元胡同”的有关情况见拙作《漫话老潍县的城门》(载《潍坊晚报》2009年3月1日12版),在此不复赘述。“力争上游”一词取自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无独有偶。在昌乐县乔官镇一带也有关于“老师父”的传说:乔官镇有个梁家庄。梁家庄有一棵粗大的“宋槐”。这棵自宋代立村时就有的古槐,由于年久,树干空了,里面可以盛得下五六个人。明代,里面住进了一只铁狸子,并得道成仙。清代,铁狸子另寻住处,搬到潍县一带去了,那里的人们给它建了一座“仙师庙”。因为铁狸子得道成仙于梁家庄的老槐树,所以只有梁家庄的人敢叫它“铁大人”、“铁老仙师”,其它地方的人都不能在它的名字前面加个“铁”字,若是有人胆敢犯了忌讳,必定遭到它的报复。因为有这个传说,潍县(潍坊)民众甚至专程到昌乐梁家庄祭拜“老师父”得道成仙的地方。
根据有关文史资料记载,仙师庙建有木栅栏庙门,两旁各置一座坐望式石狮以示守护。据说,南侧的石狮口中雕有舌头,俗称“灵巴”(潍坊方言,意思是会说话);北侧的石狮口中无舌,是“哑巴”。“仙师庙”的匾额和“仁术博施能济众,虔诚祈祷自蒙庥”的楹联,嵌刻在石头上并镶嵌在庙门的上额和两侧。仙师庙正殿规模不大,却也画栋彩柱,雕门透窗,颇为精致。神龛以隔扇相间。清秀的老仙师塑像,和颜善目,栩栩如生,身披斗篷端坐中央,人们都称他为“老师父”。左右分别是“二仙师”和“五仙师”的塑像相伴。堂廊供案底下建有“老师父洞”,上面用木板掩盖。正殿后墙外留一洞口,洞口上方建有一座小型庙宇式建筑,该建筑可以从三面出入。正殿前有方型铁制大香炉,供进香之用。从庙门到正殿前是比正殿还高的起脊铁棚,铁棚与殿堂连在一起,外观就像是一座大殿。铁棚内时常张挂着诸如“有求必应”、“神到病除”等感恩牌匾和锦旗。铁棚的北侧有角门与五道庙相通,南侧有僧舍三间,一名道士作为庙宇住持长年住守。仙师庙重建二十多年后,又有人传说,“老师父”兄弟中的老三已回来与之团聚,于是又有人出面倡议凑钱,于1946年利用五道堂与仙师庙的两面山墙之间的空间,修建了“三仙师”神龛,其左右加塑了“胡(狐)三太爷”和“老三哥”神位,新增添的设施称为“三仙祠”。由此可见,仙师庙属于动物崇拜类庙宇。
仙师庙建庙时间较晚,但打从重建后它的香火之盛却一直超过当地的任何一处庙宇。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日,善男信女不约而同,纷纷到仙师庙顶礼膜拜。农历三月初八是“老师父”的生日。在这一天向老师父拜寿许愿的信众,不仅带着香纸、奉钱,还有鸡、鸭、鱼、蛋、点心、面食等各种供品,香案上摆不下,绝大部分都从老师父洞口送入洞内。据知情人透露,老师父洞内放置一口大缸,从洞口投入的供品都掉在缸内。庙会结束后,掀开洞盖板便可取出供品。这样,一天下来,庙内便可收到不少钱财、饭菜和食品,一般由道士、庙会执事和帮忙者分享。这天,庙里庙外,人群涌动,摩肩接踵,一整天香火不断,青烟缭绕,纸灰满天。当时的五道庙具有深沟层崖的地貌特点,四周都是墓地农田。前来赶庙会的妇女们,头插松柏、针线,肩挎覆盖红色包袱的箢篼,远道而来,三五成堆地席地而坐,有的诵经、念佛,有的说道传教,还有的“拜干娘”、“结亲”、“许愿”。沟下坡上人山人海。
农历三月初八是“老师父”的生日,同时也是五道庙庙会日,五道庙一带更是热闹非凡。据说,庙会当日的凌晨两三点钟,五道庙附近就开始热闹起来,挑担的、赶车的从四面八方赶来。到早上七八点钟,人就非常多了,五道庙前的五条大路上,满满的全是人,说书的、唱戏的,打拳的、耍猴的、卖艺的,吹糖稀人的、拉西洋片的、卖潍县地方小吃的,十分兴盛,附近十里八村的民众也会赶来逛庙会。有时进香赶会者可达上万人。五道庙庙会成为民国时期当地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的庙会。
因为是一个贴近民众生活的土生神灵,“老师父”对当地民众的信仰取向至今发挥着其它宗教所奉神灵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五道庙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提倡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经过有关方面多次干预,五道庙一带公开的供奉活动逐渐停止。但由于仙师庙供奉的“老师父”是一个贴近民众生活的土生神灵,当地笃信“老师父”的民众一直有一定规模。儿童“掉了魂”,民众依然习惯于用传统方法向五道将军求助。只是此类活动一般改为隐秘进行。只要不公开进行、没有形成一定规模,有关方面对此也多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宽容态度不予干涉。
1966年进入“文化大革命”时期。全社会号召“破四旧(资产阶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立四新(无产阶级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这一类活动便划入严禁之列,一度完全绝迹。因失修,五道堂与仙师庙所属的建筑物于1968年彻底拆除,原址改建为潍坊制锁厂及当地居民委员会所办实体用房。
1978年以后,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对普通民众的信仰取向采取越来越宽容的态度。当地民众便逐渐恢复原来的传统习惯,每逢农历初一、十五,特别是传说中的农历三月初八“老师父”生日这天,民众自发到五道庙原址祭拜,而且活动规模越来越大。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当地民间要求在五道庙原址重建五道堂与仙师庙的呼声一直很高。当时曾成立潍坊五道庙筹建办公室,并筹得一些善款。后来五道庙筹建办公室逐渐偃旗息鼓。
2008年,潍坊市拆除五道庙原址及其附近的建筑物,并结合这一地带进行的拆迁改造活动,在五道庙原址开工重建五道庙博物馆。据了解,建成后的五道庙博物馆整体将为三角形,成运动之态,鼎足之状,占地8亩,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由山门、五道堂、三圣殿、仙师殿、碑廊、展厅等建筑组成。五道庙博物馆建成后,将成为潍坊市区开展群众性文化交流活动、促进文明进步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载体。
[发布时间:2012-12-25]
说起老潍县五道庙,潍坊原住居民总有拉不完的话题。
老潍县五道庙一般指位于老潍县西南关的五道庙。实际上,老潍县五道庙由供奉不同神灵的两处庙宇组成。其正式名称,一处称为五道堂,供奉五道将军;一处称为仙师庙,供奉“老师父”。这两处庙宇彼此之间仅有一墙之隔,当地民众便将五道堂与仙师庙合称五道庙。
五道庙位于老潍县西南关南面五条大路的交汇处。今潍城区五道堂巷便因为其中的五道堂而得名。五道庙原址在今潍城区人民街、爱国路、五道堂巷交叉口以西。至今,五道庙门前的街道仍然维持通向五个方向的格局。
五道堂及其神灵
五道堂坐西向东,供奉五道将军。五道将军俗称道神或路神,属我国土生宗教———道教的一个神灵。按照道教说法,五道将军是东岳大帝下属的神灵,掌管世人的生死与荣禄。五道将军颇富同情心,他能帮助、成全弱者实现自己的理想,是个具有正义感的神灵。
清末以前,我国的很多城市里建有五道庙。仅老潍县一带就建有两处。一处是西南关的这座五道堂;另一处位于老潍县东城(东关),这一处未见相关情况记载,仅有一条五道庙街可提供旁证。
1948年潍坊特别市设立时,东城五道庙街是一条南北走向、长约0.2公里、宽约3米的普通城市街道,南起南下河街,北到叶挺街(今奎文区东风东街)。据记载,这条街道因建有道教寺院五道庙而得名。五道庙街在解放初期注销名称并入南下河街,1997年整体拆除,原址在今奎文区国美家电城内———这是与老潍县五道将军有关的一个小插曲。
全国各地所建五道庙一般都供奉五道将军。但在有的地方,除了五道将军,还有五盗将军,俗称盗神———五个有名有姓的盗寇杜平、李思、任安、孙立、耿彦正等人死后阴魂不散。民众为避免失盗,便祭祀他们,祈求他们手下留情。五道将军与五盗将军,发音相同,名称仅一字之差,代表的意义却大相径庭。
老潍县五道堂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系在倾废的郭公祠原址上修建的。郭公祠是供奉明正德年间(1506至1521年)潍县知县郭梦麟的祠堂。五道堂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重修。
据有关文史资料记载,五道堂山门建在高约一米半左右的庙台上,登上十余级石阶才能上去。山门是三间房屋的建筑规模,山门左右设有男魂司、女魂司,八字形庙墙两面镶嵌石碑。五道堂正殿殿门上悬蓝底金字“神威远震”横匾。殿门两旁的楹联是“持宝剑护卫五道,举钢鞭威震八方”。大殿中端坐高大的五道将军神像,五道将军一手高举钢鞭,一手扶膝,勇武而威严。前面塑一红袍文官,手捧笏板;四大神像矗立两边,手持大刀宝剑等兵器,怒目直视,令人望而生畏。殿前院内建有钟楼、香火池,还栽有四株古松,遮云蔽日。院内北侧,还建有关圣帝君神龛。
当地及周边民众遇有丧事,一般要到五道堂进行“送浆水”“报庙”仪式。民众平时也会到百子殿祈求“早生贵子”。另外,儿童受到惊吓后精神恍惚,不能恢复常态,去医院可能查不出什么毛病,这种情况在当地俗称“掉了魂”,民众也习惯于向五道将军求助。方法是夜深人静时敞开自家门,拿九张祭奠用的黄草纸(其中一张用毛笔写上竖排格式的专用祝词)到附近寻找一处十字路口烧掉,然后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呼唤孩子回家,一边回到家中在病童的脸上、身上抚摸几下即可。专用祝词是:“荡荡游魂何处留存荒郊野外遍地搜寻路有路神五道将军游魂附体重加精神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九……(九个九字一笔写成)”。据说灵验得很。
仙师庙及其神灵
其实,老潍县五道庙的名声以及对民众生活的特殊影响主要来自与五道堂仅一墙之隔的仙师庙。
仙师庙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1821至1850年),原址在老潍县西城(潍县城)安乐街北端的北城墙边。
1948年潍坊特别市设立时,安乐街东段为东西走向,西段为南北走向,是一条长约0.28公里、宽约4米的普通城市街道,取“平安快乐”之意而得名,东起梁家巷(今潍城区曹家巷),北到北马道。安乐街1967年取“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之意改称红旗后巷,1981年恢复原名称,1988年整体拆除并注销名称,原址在今潍城区十笏园小区内———这是与老潍县仙师庙有关的一个小插曲。
1922年,仙师庙移至潍县五道堂的南邻重建。重建后的仙师庙在原安乐街仙师庙的西南方向。仙师庙有一个小门与五道堂相通。
仙师庙也是一座坐西向东的庙宇,供奉俗称为“老师父”的仙师。从史书中查阅不出仙师“老师父”为何方神灵。民间传说仙师“老师父”为铁狸子、狐狸或黄鼬中得道成仙的神灵。
当地民间关于仙师“老师父”来历的传说是:清末民初,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自东北方向来到潍县西南关。他医道高明,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老者后来突然失踪。大家便联想起五道堂南侧的一处类似于铁狸子、狐狸或黄鼬洞穴的斜坡状洞口。有人甚至活灵活现地说自己亲眼看见老者化作一道白光进入洞穴。一传十、十传百,民众便对那处洞穴顶礼膜拜,称老者为仙师、老师父,祈求健康多福,不幸染疾的民众祈求老师父保佑早日康复。据说也灵验得很。
按照民间传说,“老师父”共有兄弟六位,其中的五位得道成仙,“老师父”的道行和威望最高。人们把“老师父”及其兄弟看作是福运、友善、祥和、治病除灾的人格化身。1922年,潍县一位丁姓士绅倡议在五道堂南侧斜坡状洞口处重建仙师庙,故居在附近西南关新巷子的清末状元王寿彭笃信“老师父”,不仅鼎力相助,还为庙宇题写了匾额和楹联。
西南关新巷子即老潍县著名的“状元胡同”。1948年潍坊特别市设立时,西南关新巷子是一条东西走向、长约0.2公里、宽约两到4米的普通城市街巷,因在西南关一带形成街道的时间较晚而得名,东起南关党家湾崖(1992年整体拆除,原址在今潍城区党家湾小区),西到三义庙街(1993年整体拆除,原址在今潍城区五道庙小区)。西南关新巷子1967年取“力争上游”之意改称上游东巷,1981年恢复原名称,1992年、1993年分两次整体拆除并注销名称,“状元胡同”便不复存在,原址在今潍城区党家湾小区、五道庙小区。“状元胡同”的有关情况见拙作《漫话老潍县的城门》(载《潍坊晚报》2009年3月1日12版),在此不复赘述。“力争上游”一词取自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无独有偶。在昌乐县乔官镇一带也有关于“老师父”的传说:乔官镇有个梁家庄。梁家庄有一棵粗大的“宋槐”。这棵自宋代立村时就有的古槐,由于年久,树干空了,里面可以盛得下五六个人。明代,里面住进了一只铁狸子,并得道成仙。清代,铁狸子另寻住处,搬到潍县一带去了,那里的人们给它建了一座“仙师庙”。因为铁狸子得道成仙于梁家庄的老槐树,所以只有梁家庄的人敢叫它“铁大人”、“铁老仙师”,其它地方的人都不能在它的名字前面加个“铁”字,若是有人胆敢犯了忌讳,必定遭到它的报复。因为有这个传说,潍县(潍坊)民众甚至专程到昌乐梁家庄祭拜“老师父”得道成仙的地方。
根据有关文史资料记载,仙师庙建有木栅栏庙门,两旁各置一座坐望式石狮以示守护。据说,南侧的石狮口中雕有舌头,俗称“灵巴”(潍坊方言,意思是会说话);北侧的石狮口中无舌,是“哑巴”。“仙师庙”的匾额和“仁术博施能济众,虔诚祈祷自蒙庥”的楹联,嵌刻在石头上并镶嵌在庙门的上额和两侧。仙师庙正殿规模不大,却也画栋彩柱,雕门透窗,颇为精致。神龛以隔扇相间。清秀的老仙师塑像,和颜善目,栩栩如生,身披斗篷端坐中央,人们都称他为“老师父”。左右分别是“二仙师”和“五仙师”的塑像相伴。堂廊供案底下建有“老师父洞”,上面用木板掩盖。正殿后墙外留一洞口,洞口上方建有一座小型庙宇式建筑,该建筑可以从三面出入。正殿前有方型铁制大香炉,供进香之用。从庙门到正殿前是比正殿还高的起脊铁棚,铁棚与殿堂连在一起,外观就像是一座大殿。铁棚内时常张挂着诸如“有求必应”、“神到病除”等感恩牌匾和锦旗。铁棚的北侧有角门与五道庙相通,南侧有僧舍三间,一名道士作为庙宇住持长年住守。仙师庙重建二十多年后,又有人传说,“老师父”兄弟中的老三已回来与之团聚,于是又有人出面倡议凑钱,于1946年利用五道堂与仙师庙的两面山墙之间的空间,修建了“三仙师”神龛,其左右加塑了“胡(狐)三太爷”和“老三哥”神位,新增添的设施称为“三仙祠”。由此可见,仙师庙属于动物崇拜类庙宇。
仙师庙建庙时间较晚,但打从重建后它的香火之盛却一直超过当地的任何一处庙宇。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日,善男信女不约而同,纷纷到仙师庙顶礼膜拜。农历三月初八是“老师父”的生日。在这一天向老师父拜寿许愿的信众,不仅带着香纸、奉钱,还有鸡、鸭、鱼、蛋、点心、面食等各种供品,香案上摆不下,绝大部分都从老师父洞口送入洞内。据知情人透露,老师父洞内放置一口大缸,从洞口投入的供品都掉在缸内。庙会结束后,掀开洞盖板便可取出供品。这样,一天下来,庙内便可收到不少钱财、饭菜和食品,一般由道士、庙会执事和帮忙者分享。这天,庙里庙外,人群涌动,摩肩接踵,一整天香火不断,青烟缭绕,纸灰满天。当时的五道庙具有深沟层崖的地貌特点,四周都是墓地农田。前来赶庙会的妇女们,头插松柏、针线,肩挎覆盖红色包袱的箢篼,远道而来,三五成堆地席地而坐,有的诵经、念佛,有的说道传教,还有的“拜干娘”、“结亲”、“许愿”。沟下坡上人山人海。
农历三月初八是“老师父”的生日,同时也是五道庙庙会日,五道庙一带更是热闹非凡。据说,庙会当日的凌晨两三点钟,五道庙附近就开始热闹起来,挑担的、赶车的从四面八方赶来。到早上七八点钟,人就非常多了,五道庙前的五条大路上,满满的全是人,说书的、唱戏的,打拳的、耍猴的、卖艺的,吹糖稀人的、拉西洋片的、卖潍县地方小吃的,十分兴盛,附近十里八村的民众也会赶来逛庙会。有时进香赶会者可达上万人。五道庙庙会成为民国时期当地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的庙会。
因为是一个贴近民众生活的土生神灵,“老师父”对当地民众的信仰取向至今发挥着其它宗教所奉神灵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哈利波特中的危险生物有哪些?要详细资料。最好有图片!
神奇生物管理控制司对所有已知的动物、人和幽灵作了分类。
这些分类级别提供了一个指南,让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认识到一种动物的危险性。
五种分类级别如下:
魔法部(M.O.M.)分类
XXXXX 已知的杀害巫师的动物/不可能驯养或驯服的
XXXX 危险的/需要专门的知识/熟练的巫师才可以对付
XXX 有能力的巫师可以应付
XX 无害的/可以驯服的
X 惹人烦恼的
下面是所有神奇生物的分类
-- XXXXX级别
八眼巨蛛
蛇怪
客迈拉兽
火龙
人头狮身蝎尾兽
曩毒豹
五足怪
狼人
--XXXX级别
火灰蛇
马人
隐形兽
恶尔精
毒角兽
角驼兽
狮身鹰首兽
卡巴
马形水怪
人鱼
鸟蛇
凤凰
瑞埃姆牛
如尼纹蛇
飞侠
斯芬克司
特波疣猪
巨怪
独角兽
-- XXX级别
比利威格虫
燕尾狗
狐媚子
沼泽挖子
火螃蟹
恶婆鸟
伤心虫
马头鱼尾海怪
鹰头马身有翼兽
土扒貂
刺佬儿
猫狸子
小矮妖
伏地蝠
洛巴虫
软爪陆虾
变形蜥蜴
莫特拉鼠
泥伏雷
矮猪怪
小精灵
彩球鱼
大头毛怪
庞洛克
红帽子
火蜥蝎
海蛇
希拉克鱼
变色巨螺
雪人
-- XX级别
卜鸟
护树罗锅
斑地芒
仙子
毛螃蟹
树猴蛙
球遁鸟
食尸鬼
地精
格林迪洛
小魔鬼
绝音鸟
月痴兽
蒲绒绒
拉莫拉鱼
-- X级别
弗洛伯黏虫
霍克拉普
注:
飞马 的级别是XX-XXXX
马人、人鱼和独角兽被列入XXXX类动物,并不是因为它们攻击性过强,而是因为它们应该受到极大的尊重。
凤凰获得XXXX等级,不是因为它具有很强的攻击性,而是因为很少有巫师成功地驯服它。
金飞侠获得XXXX分类级别,不是因为它危险,而是因为人们捕捉或伤害它时所受到的惩罚严厉。
狼人只有处在变形的状态时才是XXXXX等级的,在月圆之前,狼人和其他任何人一样,没有危害。
图是没有啦~
上面的是我找的
下面的是自己说的哈
那部老电视剧中燕赤霞的剑是自己从盒子里飞出去杀妖怪的
老聊斋 起码四十年了 燕赤霞假装睡觉 桌子上放着个小盒子 纸窗外有个老头 盒里的剑 自己飞出去 燕赤霞马上追出去 地下有一滩血 老头是个狸子 受伤跑了。
有人了解“狸仙”吗?请高人讲讲!谢谢!
狸仙:俗称果子狸,大多数狸仙都是习武的,所以狸仙通常都是做堂口的保卫工作,有时候也会被安排做救助工作,因为大多数狸仙都会土遁,和灰仙一样,只是更适合纯土质的地区,而在山区或丘陵地区他们的能力就相对减弱。
很多动物,比如狐狸,蛇,黄鼬,刺猬这几种,都容易修成仙。实际上,他们很可怜,是因为在往世的修行中有偏差,所以才投了畜生身,但往世有修,所以就算投成畜生也容易修成仙。这种与天上的仙不是一样的。
身体要紧,很多人都是因为迷信不去医院而耽误了治疗。甚至病情加重留下后遗症,相信科学。你那些只是心灵的寄托,世上的教派牛鬼蛇神本来就是人类为了安慰自己或是其他目的而编造的、虚构的。
东北萨满文化中的出马仙到底是什么东西啊?
“出马”这两个字一直都让大家无比的好奇,的确也神奇无比,在民间传说中,他们神通广大,可以请神上升,和逝去的亲人交流,甚至可以找回遗失的物品或亲人,那么这些堪称神迹的事情是真的还是另有隐情呢?
出马仙到底是什么?
要想搞清楚“出马仙”是什么首先我们要知道到底什么是“出马”,这东西在我国北方民间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叫法,但万变不离其宗,甭管表现形式是什么,归根结低便是一个人类供奉某种家仙,而这个保家仙会帮助这个人拥有一些奇异的本事,可保护一方平安,为人看事查病,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弟马”
出马堂弟子全都信奉“萨满教”,萨满教是一种极其古老的原始信仰,满族皇室的前身女真族便极其信仰萨满教,故此到今天为止一直流传在东北一代经久不衰,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平常所知的出马堂弟子主要集中在东北一带的原因,南茅北马可不是吹的。
近年来,出马堂弟子遍布全国但这种急速的发展也造成了这个行业里十家九菜的格局,为什么不说是骗?其实大部分还真的不能算是骗。只是本事不够,出了一定范围就不灵了。而这些出马堂弟子所供奉的家仙,便被称为是“出马仙”
出马仙有哪些派系?
在民间传说中,出马仙分南北两派,北方当属狐黄白柳灰五大仙最强,也就是狐狸、黄鼠狼、刺猬、蛇、老鼠五大家仙,其神通之术各有所长,比如说狐仙保佑连年丰收、黄仙以幻术闻名、白仙治病救人、柳仙战力惊人、灰仙感知灵敏,可一定程度上预知未来,同时小弟众多,消息最为灵通。
而南方则是李老太太执野仙家之牛耳,也就是南方树林中常见的狸子,据传法师大战的时候这位老太太可着实是出了一把力,做出了不少贡献。
有必要说明一下的是,家仙并不止是只有这六位,只是这六位比较具有代表性,万物皆有灵,你懂的。
出马仙为何不能过山海关?
乾隆皇是大清朝最后一位气运浑厚的皇帝,有次一位有道行的黄皮子向其讨口封,乾隆帝准许其成野仙家,但必须答应一个条件,出马仙永远不能入山海关以南。但在清朝之前是可以的,比方说龙虎山就有一位狐仙。
这也是为什么在清朝到我国开国之前南方没有出马弟子的原因,清朝的龙运到了建国之初的时候才彻底消散于无形,这道圣旨也随之失去作用,大家可以看到近些年南方的出马堂弟子也渐渐多了起来。
但为什么萨满教婆婆到现在还是说不敢入山海?其实说白了很简单,山海关以南没有几个信奉萨满教的人,这些仙家的能耐与百姓的信仰之力息息相关,一旦入关,实力将大打折扣,这也是为什么南方这边的出马仙时灵时不灵的原因,而且大部分并没有降妖伏魔的本事。
出马仙狸子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出马仙梦到狐狸、出马仙狸子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