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仙网
出道仙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立堂口 > 正文

每个立堂口的都得烧纸钱么(现在立堂口得花多少钱)

作者:service发布时间:2024-04-19分类:立堂口浏览:9795


导读:中元祭祀勿忘防火  今日是农历七月十五,我国的中元节,俗称七月半或鬼节。这一天,不少人在家门口或者墓地焚烧纸钱、祭祀品。消防部门提示,当前正值高温天气,户外和野外用火不慎极易引发火...

中元祭祀勿忘防火

  今日是农历七月十五,我国的中元节,俗称七月半或鬼节。这一天,不少人在家门口或者墓地焚烧纸钱、祭祀品。消防部门提示,当前正值高温天气,户外和野外用火不慎极易引发火灾,要注意防火。

  往年的农历七月十五,延城一些市民都会选择在自家居住的小区空地上、楼梯口随意焚烧纸钱,甚至有的个体户索性就在店铺门口的大街上、人行道上支起一个小茶桌,设置供台,烧纸点蜡,还有人带着纸钱和祭祀品上山,到亲人的墓前烧纸钱。中元祭祀虽然是传统习俗,但市民在烧纸前不能忽视安全问题,加上此时正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的时期,也是火灾的高发期,一旦火种被风吹到了山林或家中,火灾一触即发。

  人们在祭祀过程中该如何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消防部门提醒:烧纸祭祀应选择避风处,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祭祀后,火未彻底熄灭人不能离开;对烧完的灰烬应仔细检查,防止死灰复燃引发火灾;切忌不要在燃气管道旁、加油(加气)站、化粪池边烧纸,否则可能会引起爆炸。一旦发生火灾,要立即拨打119报警电话求助,同时积极展开自救。

每个立堂口的都得烧纸钱么(现在立堂口得花多少钱)

(来源:闽北日报)

闽北中元节有哪些习俗?

  

图片来源网络

  中元节是祭祖的日子,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习俗,闽北地区的中元节有哪些习俗,这也是不少人关心的,我们来了解下吧。

  南平市城区的居民们多数都在七月半那天祭祖。居住在楼房的家庭,在家里挂有祖先照片的地方摆饭桌,上面摆各种祭品、酒菜等等,后辈儿孙面向祖先跪拜、行礼,而后把分别写有历代近祖名字的数个钱袋(内装折叠成元宝形的“钱”)拿到居住的楼下路边焚烧,请祖先分别领取后上路。

  南平地区一些乡村,于中元节集体祭祖。仪式从清晨5点开始,族内60岁以上的男性集中在各姓的祠堂内举行,没有女性和儿童参加。祭祖仪式前后以及当日傍晚不举行有关安抚游魂的仪式。同时在各家门口于同一时间带开始面对门口摆桌子、放供品、敬酒、在门口外给祖先烧纸钱。有的人家按死去的近祖人数分成数小堆焚烧,妇女们解释说这是分别给每个祖先寄钱。

  当日的仪式里没有在大门外烧金祭祀祖先以外的神灵、鬼魂的行为。这个村里的人们把未婚病死或其他原因夭折的男女叫做“半路鬼”,认为他们没有后人祭祀,到处游荡。半路鬼时时会撞到某个人身上。通过这个人的口报出自己的姓名和经历,这时才需要摆酒、饭等等祭祀它,半路鬼得到满足后就会自己走掉。

  同地区南山镇旧历七月十五“过七月半”、“祖先节”,杀鸭、做糕、备酒及水果类供在“祖宗牌”前面“敬给祖先”,并烧纸钱给祖先。

  建阳的“七月半”、也叫“鬼节”,有供祖宗、谢鬼神两个内容:清晨在大厅的“神桌”上以香烛、茶酒、鸡、鱼、肉、水果、大米圆子等供祖宗,烧“阴钞”给祖先。是日晚上家家户户在路口点烛、燃鱼、烧纸、放鞭炮以“谢鬼神”。

每个立堂口的都得烧纸钱么(现在立堂口得花多少钱)

  武夷山地区“七月半”祭祀祖先时,对“归宗(死的婉转说法)在家里”和“归宗在外面”的家人分开在七月十四和十五晚上两次祭祀。具体做法是在祖先牌前面点香、供饭菜、“焚纸(烧纸钱)”,祭供“祖公”“祖妈”。两类祭祀对象都是自家的祖先,因此整个仪式过程里没有在大门外面祭供酒菜的做法。

(来源:网络)

中元节的来历

  

  第一种说法:

  每年农历7月15日是中元节又叫鬼节或着叫盂兰节是祭祀孤魂野鬼的大节日.

  中元节源自道教,后来佛教改为现现在俗称的鬼节。盂兰节在印度语中意指“倒悬” ,“倒悬 ”指的的是释迦十大弟子目连的母亲死后受饿鬼之苦,不能吃东西 。 后后来得到释迦帮助。用百味五果供养十方神佛并藉功德救母亲。所以现在为了祭祀孤魂都在鬼月农 历 7月 举行普渡会,现在叫鬼节。

  一般来说古时候都不愿在这个月作嫁娶等重要事。

  第二种说法:

  关于鬼节的来历,传说地藏菩萨,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曹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女儿,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恂私情,让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牢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鬼节].

  鬼节这天,人们要烧纸钱,摆供品祭奠故去亲人的亡灵。

  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同是佛道两家总结批评的日子,两家都相应的考籍讲评活动;不同的是,道家的考察、汇报指向民众,即校籍辰。佛家的总结讲评则在内部进行。不管是对外的校籍辰还是内部的批评会,都说明佛道两家对七月十五日的重视。或者说明这个日子在佛道节日中的重要。再加上民间的所谓鬼节,这个时日更显得多彩多姿。校籍辰和自恣日仅只是这个时节俗活动中极小的一部分,此外尚有祭祖荐新、放灯照冥、盂兰盆会等在一年中也属重要的节俗活动。

  盂兰盆会是佛教岁节仪规中重要的仪式,例在每年有七月十五举行,因此中元节也有“盂兰盆节”之称。

  尽管经过千余年主动的顺俗和被动的归化,佛教的踪影还是清晰地留在一般民众的中元节俗活动中。首先是那名

  盂兰是梵语的音译,是“倒悬”意思,盂兰与盆合起来是救器,即“救倒悬器”;另外,盂兰盆也可以解释为“救倒悬盆”,突出它“安放百家味饭食”的特点。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现代女作家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来源:闽北日报

标签:每个立堂口的都得烧纸钱么